蒙淘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63|回复: 0

夜读|酽茶三两碗

[复制链接]

8263

主题

8263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915
发表于 2023-11-27 22: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被放在最后,但也说明茶被列入了重要的事项,本地人说一个已婚女子饭菜做得好,总会说做的一手好茶饭,可见茶与饭等同重要。以茶待客,更是日常重要的生活礼仪。客来宾至,无论是高门大户,还是寻常百姓,“有客至远方来,不亦说乎?”都要“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不管客人是否口渴,都以茶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重。一解路途之乏,舒筋消累,二行待客之礼,以叙友情,况且以茶待客还有“接风洗尘”之意。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中及电视电影里的会面场景,很多是以茶待客。茶圣陆羽的《茶经》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足见以茶待客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史料记载的晋代王蒙的“茶汤敬客”、陆纳的“茶果待客”、桓温的“茶果宴客”,至今仍传为佳话。


《红楼梦》“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的吃茶场景尤为精彩:“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她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而《三国演义》中则有“煮酒论英雄”,一则战争时代,哪有吃茶的雅兴,只有喝酒的豪气。再者据史料记载,茶起先应该是作为药用的——发乎神农氏。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群体才将喝酒转变为饮茶。隋唐盛行,便有“茶圣陆羽”之说。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小时候我所见的茶是一种形为砖块的“砖茶”。那时候,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先在茶壶内添入适量的水,将年前弄成小块的茶叶放入几块儿,并加入少量食盐,将茶壶放在炉子上熬茶。一般要把茶熬得比较浓,俗称酽茶。喝茶除了配备茶食等食品外,那时候,家家户户的茶桌上都有个小的盐钵,客人根据自己的习惯,自行调节茶的咸淡,民间还有句“人没钱不如鬼,茶没盐不如水”的俗语。而且那时候的茶具,不像电视剧里的带盖有座的青花瓷杯,更没有“官窑脱胎填白盖碗”,也没有现在精美的各式各样的茶盅。一般是大瓷碗,后来才逐步兴起玻璃杯或瓷杯。桌子也不是现时仿古的茶桌,而是四四方方的炕桌,盘腿坐在炕头,在与客人“相互递达,烟雾缭绕”之中,一碗滚烫的酽茶下去,如评书中描述的“十二重楼”至五腹六脏咕噜噜的畅汗淋漓中舒展日夜紧绷的四肢。

因茶需喝热,若茶水满杯,客人拿着既不方便也不宜直接饮用,还有可能会出现烫手举止不雅等,所以呈茶的时候不能太满,即“茶满欺客”之说。古人曾云:“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将茶文化说到了极致。以前去南方旅游的时候,很多旅游景点都有一些卖茶叶的地方。那些“眼花缭乱”的茶艺表演(工夫茶),不仅茶具别具一格,而且沏茶的手法也独具特色,形成了独特的茶道艺术。

因为各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有别,生活风俗各异,所以不管饮茶还是吃茶,也是多种多样,各有千秋,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随着时代的变迁,本地的见面茶变成了既方便又登得了大雅之堂且能喝想吃的苦荞茶。据说现在有些地方,喝茶时还喜欢往茶里放些佐料,如南方的一些地方常用姜盐茶待客,不仅有茶叶,而且有盐、姜、炒黄豆和芝麻,喝茶时边摇边喝,最后把黄豆、芝麻、姜和茶叶一起倒入口中,慢慢地嚼出香味,称“喝茶”为“吃茶”。其实,现时五花八门口味独特各式各样的奶茶,就是能喝能吃的茶。那么最初的茶也应该不是“清汤寡水”的茶水,应是有着丰富内容的连吃带喝的茶。实际上,古人说的吃茶比喝茶更为精准,因为除了真正的喝茶外,还有一些附带的茶食和果盘。就如现在正月里走亲戚或办宴席的招待上除了茶外,也会配果盘、瓜子之类。除了饭前的呈茶外,饭后也要奉上一杯以解油腻,并助消食。《水浒传》就有饭后一茶的描述:“武松吃罢饭,便是一盏茶”。在那些食不果腹的年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重要日子里,才会以茶待客。说喝茶,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个礼仪或过场,起个润润喉咙的作用。饭前之茶一则解渴,二来能减少食入量;至于饭后之茶,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溜缝子”可能会因胃酸稀释造成消化不良外,更重要的是会日渐催成“大肚坛”,据说应该在半个至一个小时后饮茶较为合理。
我小时候的那些年月里,每家都有一个茶壶,有的人家不只一个,有专管熬茶的大茶壶和专管斟茶的小茶壶。农家生时满月或娶媳妇聘女子,总要先向邻居借茶壶,并安排两个人专管“提茶倒水”。在大铁锅里熬好酽茶后,分装在茶壶内轮室转桌倒茶。招待周备与否,与茶熬得好不好茶倒得及时不及时也有着一定的关系。现在的酒伴侣不再是那些年月里标配的红酽茶,而是眼花缭乱的甜味饮料和“高级茶”。


古时有不同形式的茶楼、茶馆等。宋朝时候的“吃茶”大多是高门大户之类的“专利”,而且也是有着如现时合作交流的附带功能。唐朝官宦人家专设以煎茶、品茶、读书一体称为“茶室”的茶馆,人们在那里喝茶、吃点心、欣赏演出,可谓休息、娱乐一举两得。还有一些地方,不仅有茶楼、茶馆,而且还有一种搭在风景名胜区路边的茶棚,以便游人一边喝茶一边观景。《水浒传》中就有在路边小茶摊吃茶的情景:史进便入城来看时,依然有六街三市。只见一个小小茶坊,正在路口。史进便入茶坊里来,拣一副坐位坐了。茶博士问道:“客官吃甚茶?”史进道:“吃个泡茶。”茶博士点个泡茶,放在史进面前。而老舍先生的《茶馆》,更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

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不再热衷于滚烫红酽的茶水,而是热衷于高大上的“方便茶”。还有各种红茶,绿茶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绿色消费观的带动下,健康养生消费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喝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尚礼节和休闲高雅的生活方式。可以说,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连不喝酒也要“用茶代酒”表示敬意和诚意。在一定程度上,它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起了一定的作用。而我钟情的那些年里的酽茶,也不仅仅是“酽茶三两碗,意在䦆头边”。(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杨长青,准格尔旗人,准格尔旗第一中学任教,高级教师。



时光流淌不息一起来分享你的故事吧









准格尔旗发布《夜读》栏目全新回归!欢迎新老朋友踊跃投稿。投稿邮箱号:zgeqrmt@163.com更多新闻超期待!就在本周~《准点开讲》大咖来袭!留言抢门票→重磅!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发布
编辑:谷倩彤校对:任彦荣 柴旭审核:王兴宇 李嘉露监审:周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蒙淘 ( 蒙ICP备18001803号-1 )

GMT+8, 2025-10-4 06:28 , Processed in 0.41631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