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淘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79|回复: 0

夜读|母亲的“折腾”

[复制链接]

8263

主题

8263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915
发表于 2024-1-10 22: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梯门“叮”开了,我迅速走了进去,头也不抬,按下电梯,从电梯的轨道上看见母亲追了出来,在电梯门缓缓合上一指缝间,我抬起了头,与母亲对视的瞬间,听到了母亲要给我道歉的声音:“我不是那个意思……”
但是我倔强地将头扭向一边。电梯“噹”地关上,电梯下降的电流声“呜呜呜”地在我耳边响起,宛如母亲的哭声。春天的沙尘暴迷失了方向,什么也看不见,唯独遮盖不了母亲伛偻着身子,拎着包裹,颤巍巍地站在路边的身影。姐姐开着车驶过来,停靠在她身边,她吃力地拉开车门,一只脚艰难地先踩上去,然后半个身子艰难地挪动着,爬进车里。我站在离她不远的路口,目送着她去养老院的方向,心痛地不知所措……父亲去世后,母亲排解孤单和寂寞的方法就是不停地找各种理由,变换着各种花样“折腾”。姐姐是唯一留在她身边的人,被“折腾”得身心俱疲。我几次三番与母亲讲理,都被母亲哭哭啼啼的样子驳回。母亲不需要“理”,她只有自己的一个理:“我就是寂寞,一个人害怕。”……我把母亲接出养老院,回家住几天。母亲就开始“病”了,浑身疼,并且非常痛苦地呻吟着。医院检查单出来,各项指标均正常。她不相信,吵闹着说医院里的大夫水平不行,要去大地方、大医院重新检查。不得已,医生只好开营养处方,挂起输液瓶。我坐在硬邦邦的长条凳子上三、四个小时,累得腰酸背痛,看着营养液兑着盐水,一滴一滴地流进她的血管,我五味杂陈,她“呼呼呼”地睡着了,发出轻微地鼾声。父亲去世后,医院是母亲认为最安全的地方。不仅是母亲,养老院很多的老人都是这个理:“只有住院,儿女才能陪在身边。”和母亲的聊天中,经常听到有的老人给她灌输思想:“就得折腾儿女,没病也要装病,装严重的病,不然他们不理你!”我常常气得和母亲大喊大叫:“你想吃什么?喝什么?或者你想去什么地方玩儿?你想要什么?我都能满足。为什么要去医院?”“医院检查都说没有病。”母亲却说:“我有医保,不用你们花钱。”“我就是疼,哪儿都疼......”很多很多离奇的想法,古怪的招数,令我无奈而沉默。面对沉默的我,母亲又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一个很温暖的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床上,暖洋洋的。母亲坐在阳光下面,我坐在对面。我默默地看着她,她皱着眉心,闭着眼睛,一脸愁苦当中,露着“胜利”的微笑。从古至今,人们讲孝道,说感恩,论美德,到了我这个年龄,方才明白,孝,才是一篇真正难做的大文章,无论怎么写,都不会完美!
而孝子的心,是酸楚的。我竭尽全力不去埋怨她的“折腾”,努力抹平她满面深壑的皱纹,恢复她年轻的容貌,也是我少年的美好时期,来回忆母亲曾“爱过我们”。我们兄妹五人,我的两个哥哥16岁离家,上班,很少回家。姐姐和我及我的双胞胎弟弟一直在家,时间久了,邻居们以为我们家只有三个孩子。母亲那时候在县城制鞋厂上班,每天下午放学后,我们会轮流到母亲的车间帮助母亲“打鞋号”。本来放学时候就饿了,想着帮母亲干点活能早早回家,结果母亲为了多挣钱,常常用“多产量”的“大饼”填充我们的肚子。她总是抱出一摞又一摞准备打鞋号的鞋底样子。我们总也打不完,母亲总也做不完。身边一盆用来粘鞋帮衬的浆糊散发着难闻的酸臭味,盆沿上爬满成群的苍蝇,有的饿疯了,一头栽进盆里,扑腾着,奄奄一息。我们常常是最后一个回家,回家的路常常是漆黑漆黑的。母亲教会了我们坚韧、吃苦的生活态度。我们穿的鞋全是母亲从制鞋厂拿回来的边角料做的,她坐在自家的缝纫机旁亲手缝制而成。鞋的样式是那种最原始的黑帮衬、白边、白塑料底的系带平底布鞋,和现在舞蹈房流行的“舞蹈鞋”大同小异,我从小学一直穿到初中。母亲教会了我们在有限的生活条件下,怎样为生存生活作舞。母亲不光会做鞋,还会缝剪衣服。姐姐也是16岁上班,姐姐的衣服有时候要买着穿,而我和弟弟的衣服、书包等基本上是母亲手工裁剪。印象中我有一件白底粉红花布的确良小袄,我很喜欢。过年,母亲会从红色的“大躺柜”里拿出几块水果糖分给我们吃。我穿着新衣服,兜里揣着糖块和鞭炮,蹦跳着和邻居小孩分享。母亲让我们品尝到了艰苦朴素、自力更生换取的甜蜜味道。……如今母亲老了,80岁了,变成了不懂事的“小孩”。我们长大了,每天沉浸在繁忙的工作和沉重的社会压力中,却无法教会她“懂事”的生活。我用手梳理着母亲满头的白发,母亲声音低低地说:“养老院挺好的,我有时候就是想你们,想得厉害。”
“妈,我明天不走了。”

作者简介:
杜永先,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擅长散文,报告文学创作,作品先后在《中国报告文学》《阳光》《鄂尔多斯》《今日头条》等杂志网络上发表,曾获内蒙古职工文学奖,神华首届文学奖,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杯,准能文学等奖项。现为准格尔旗青年作家协会文学写作辅导老师。


时光流淌不息
一起来分享你的故事吧









准格尔旗发布《夜读》栏目全新回归!欢迎新老朋友踊跃投稿。投稿邮箱号:zgeqrmt@163.com请在投稿中附上您的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我们收到合适的稿件会及时与您联系。
更多新闻王国泉看望慰问公安干警
划重点!一图读懂全委会报告→
编辑:安静校对:贾静 李春香审核:王兴宇 李嘉露监审:周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蒙淘 ( 蒙ICP备18001803号-1 )

GMT+8, 2025-10-4 06:22 , Processed in 0.50003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