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淘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87|回复: 0

夜读|灯亮了

[复制链接]

7979

主题

7979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113
发表于 2024-3-9 06: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奶奶说,灯亮了,心里就亮堂了……小时候家里有一个煤油灯,煤油灯和麻雀一般大小,状如缩小版的茶壶,铁的。一根手搓的棉花细绳儿从灯嘴里串进去就是灯芯,壶里装的煤油,结构非常简单。晚上天黑了,从火柴盒里拿一根火柴出来,在火柴盒侧面轻轻地一划,哧!火柴燃着了,小心翼翼地一手挡着风,害怕风把火柴吹灭,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把煤油灯点着,煤油灯里的油滋滋地响着,火苗摇曳不定,如豆的灯光让漆黑的屋子慢慢地亮堂起来。

我的童年就是在煤油灯下度过的,现在想起煤油灯下那些零零碎碎的事,一件一件串起来就是一个时代的烙印。
家在陕北黄土高原,那里的人家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住的都是土窑洞。家里来了客人,好客的主人会说,上炕吧,炕热乎着哩!来人依言脱了鞋上了炕,盘膝坐在土炕上。土炕上通常放着一张小方桌,白天家里来客人了主人会和客人围着小方桌坐着聊天、喝茶,没有外人的时候,小方桌就是一家人吃饭的地方。吃饭的时候把小方桌放在炕的中央,一家人围着吃饭,吃过饭就把小方桌放在炕的一角。


那个小方桌是多功能的,到了晚上掌灯的时候小方桌就成了我和母亲的天下。小方桌上放着煤油灯,我趴在小方桌上写作业。母亲则好像有永远干不完的活,白天忙忙碌碌地干了一天的活,晚上又在煤油灯下不是纳鞋底,就是在缝补衣服。母亲对我在煤油灯下写作业多有怨言,母亲说,“你这娃啊就是个败家子,白天眼明手快的时候不写作业,非要在煤油灯底下写作业,你不知道一斤煤油有多贵吗?”我那时候不知道煤油有多贵,但我知道点灯用的煤油确实来之不易,我们村子里没有卖煤油的,买煤油要到村子外几十里的小镇上。我随父亲到小镇上买过一次煤油,几十里的山路全靠步行,从家到小镇一个来回要步行好几个小时。回来后我的双腿酸痛了好多天,打那以后我再也不步行到小镇去了。

细想起来母亲抱怨我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煤油灯下的我好像从来没有认认真真地写过作业,大部分时间都玩耍了。因为这母亲还给我起了外号叫“拨灯猴”,我最喜欢拿根细细的竹签拨弄灯芯,希望煤油灯变得更亮堂一些。有时候拨弄的劲大了竟然把灯给弄灭了,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得到母亲大声的呵斥,我那“拨灯猴”的外号也是由此得来的。我更喜欢的是对着煤油灯做各种各样古怪的动作,那样的话灯光下我的各种动作被映照在墙上,出现了奇奇怪怪的影子。母亲看我那样子,更多的是白眼,让我好好写作业,写完熄灯了。“煤油贵着哩。”母亲说。不过有时候我的怪样子也会把母亲逗笑,母亲也会双手对着灯做不同的动作,母亲的手不但温柔,而且灵巧。她的手影在墙上会变成奔跑的兔子,吐着芯子的蛇,挤眉弄眼的猴子等等,活灵活现,特别好看。母亲学得兔子最像兔子。兔子尖尖的耳朵在动,嘴巴在动,四条短短的小腿在墙上跑啊跑,像跳舞一样好看。我也学母亲的样子做,可映照在墙上的影子成了不龙不虎的四不像,母亲就笑骂我笨。我们家除了煤油灯还有一个马灯,马灯似乎比煤油灯要先进多了,玻璃罩儿,也比煤油灯亮堂多了,共同点是同样用的煤油。每天半夜里父亲都要提着马灯给家里的牲口喂食。母亲常常抱怨父亲喂牲口的时间长了,说白了母亲是嫌弃父亲出去的时间长了,马灯费油。

我们家第一件电气化的东西是手电筒。父亲有一次到镇上赶集买了一个手电筒,手电筒好啊,又亮并且照射的远。父母把手电筒当宝贝一样,根本不让我动手电筒,怕我弄坏了。说起手电筒还有一个关于我奶奶的笑话。父亲看奶奶晚上出去的时候不方便,就给奶奶也买了一个手电筒。奶奶第一次不会用手电筒,手电开了以后不知道怎么关,奶奶像吹灯一样吹手电,又是拍又是打,可手电就是灭不了,害得奶奶折腾了一晚上。

而我对电灯的认识,是一次随母亲到城里走亲戚,那时我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比煤油灯更好的电灯可以照明,以前我不要说见过,听都没有听过。到亲戚家后天已经黑了,屋子里还没有点灯。我就问,天黑了怎么还不点灯。亲戚说,点什么灯?顺手把墙边垂着的一根细细的绳子一拉,吧嗒,一声,满屋子亮堂起来,明晃晃的,我都感觉有点刺眼。亲戚得意地对我说,“没有见过吗?这叫电灯,哪像你们农村还用煤油灯照明。”我惊讶地半天合不拢嘴,天底下竟然有如此好的东西,不用油,只那么轻轻地一拉就亮了,而且没有煤油灯熏人的油烟味,同时比煤油灯不止亮了多少倍,就连空中飞过的蚊子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长几条腿。

自此我就日日夜夜盼望我们村子什么时候也像亲戚家一样有电灯了。盼啊,盼啊……终于有一天有人说我们村子里也要拉电了,那样的话也就是说我们家可以用上电灯了。盼星星盼月亮,村子里来了拉电的施工队,全村人都很高兴,义务帮拉电的施工队的忙,为的就是村子里早点通上电。村子里的孩子更是天天追在施工队的屁股后面追问什么时候可以通上电。当村子里通上电的那一刻,在黑暗中祖祖辈辈生活的乡亲们比过盛大的节日都高兴,欢声笑语响彻了村子。换了时代,这个在大山里的村子迎来了光明!奶奶高兴地看着电灯说,灯亮了,心里也亮堂了!
作者简介:

刘旭,自由撰稿人。坚持文学创作,在各大网络平台报刊发表作品数百万字。

时光流淌不息
一起来分享你的故事吧









准格尔旗发布《夜读》栏目全新回归!欢迎新老朋友踊跃投稿。投稿邮箱号:zgeqrmt@163.com请在投稿中附上您的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我们收到合适的稿件会及时与您联系。
更多新闻《瞭望》新闻周刊刊登苏新亚署名文章
速来围观!1076个岗位!准格尔旗2024年“春风行动”火热开启
编辑:谷倩彤校对:任彦荣 柴旭审核:王兴宇 李嘉露监审:周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蒙淘 ( 蒙ICP备18001803号-1 )

GMT+8, 2025-10-4 07:00 , Processed in 0.50764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