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淘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回复: 0

内蒙古经济的几个风险与展望

[复制链接]

7913

主题

7913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113
发表于 前天 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内蒙古生活了10年多了,且以后还将长期生活下去,使我觉得有必要系统搜集数据,仔细了解这个第二故乡。本文近4600字,涉及内蒙古的人口、产业、出口、债务等方面,数据、图表均来自国家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局官方网站,具体目录如下:一、人口问题比较突出二、农牧业实际优势不大三、出口劣势明显四、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空间五、投资驱动新型产业‍六、债务等其他风险可控‍七、总结
一、人口问题比较突出‍‍‍‍人口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一般来讲,富裕地方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高,观念先进,生育晚,人口出生率低。同时,富裕地方医疗水平高,社会福利好,导致人口寿命长,老年人口比重大,死亡率会比较高。最后死亡率大过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就是负数,人口就是负增长。像日本、西欧这些发达国家,老龄化严重,本地人口早就负增长了。‍‍‍‍‍‍‍‍‍‍‍‍中国的上海2000年自然增长率就为负了,但上海经济发达,持续虹吸大量外地壮年人口持续迁入,所以人口结构一直没出问题。反之,像非洲这种地方,经济、观念等各方面比较落后,一个育龄妇女生七八个的很常见,人口持续高增长。‍‍‍‍‍‍‍‍‍‍‍‍‍‍‍‍‍‍‍‍‍‍‍‍所以我们总结规律,就是对于地区整体而言,越穷越生越迁出,越富越不生越迁入。‍‍‍‍

从数据上看内蒙古,过去10年总的常住人口增速是一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的。过去十年内蒙古全区人口净流出约150万,作为2400万人口基数的省份,这个数字不小了。人口流动的方向只能是由条件不好的地方流向好地方,这说明咱们整体上没比过别的省份。即使是去年全区人口停止了净流失,我依然认为不是拐点,有可能是大疫封控的结果。今年已经恢复了正常状态,在没有其他变量的情况下,之后大概率是要继续流出的。单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我们长期也是全国倒数,近几年更是负数。

不生就罢了,还流出;流出就罢了,人口结构也不好

。202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中青少年占比14.3%;劳动力占比64.3%,老年人占比21.4%。老龄化的标志是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7%,或者60岁以上占比超10%。‍‍‍‍‍‍同时,与2021年相比,青少年和劳动力占比少了,老年人占比多了,而且60-64岁人口挺多。这意味着三个结论:①未来5年,全区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继续大幅增加,因为他们现在都60岁了,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②社会抚养比是越来越不健康,社会负担明显加重(社会抚养比=青少年与老年人总数除以劳动力总数)③整体而言,呼包鄂地区虹吸其他盟市壮年人口,其他盟市人口结构衰老化进一步加剧。‍‍‍领导们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比如呼和浩特今年的发展目标中,明确说未来几年城区人口要突破300万,也搞了“大学生留呼工程”之类的,前几年还有“大学生半价买房”这样的措施,这值得鼓励。不过,人口政策见效是长期的。对于出生率而言,现在鼓励生育,新娃至少也得二十年后才能成为中流砥柱。对于迁入率而言,一个地方的产业经济提供的高质量就业,才能吸引人才的根本。但地方领导任期是短暂的,最终结果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二、农牧业实际优势不大包括本地人在内,人们一般都认为内蒙古农牧业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优势明显。比如乳业我们是搞出名堂来了。伊利蒙牛全国都认,也有自己的高端线,特仑苏、经典什么的。尤其是伊利,已经连续十年蝉联亚洲第一奶厂,我也长期是其小韭股东。但从去年数据来看,内蒙古牛羊肉产量全国第一,牧业总产值却排全国第十;粮食产量全国第六,但农业总产值却排名全国第十八位。



这说明什么?说明有的地方产量比我们低,效益比我们好。我们的农牧业产量高,收益低,条件好,没挣上大钱。
我们牛羊肉品质高,但就本地人知道苏尼特等几个地方的羊肉好,外地人基本不清楚情况。出了省外看,新疆说吃自己的绵羊,南方人也觉得自己的山羊不错(实际很膻)。
这几年本地肉类企业也往高端方向发过力,但缺少品牌效应,就挣不上那个额外溢价,只能是粗加工挣辛苦钱。另外就是农牧产业挺分散,没有规模效应,成本高。现在本地的牛羊肉,卖得并不便宜,但利润还是偏薄。澳大利亚进口羊的例子也很有代表性。他们集约化程度高、成本低、产业链长,卖羊毛就已经挣了大钱,全国2000来万人也吃不完那么多肉,卖羊肉就好比是交个朋友了。他们羊肉漂洋过海来了内蒙,甚至比咱们一些本地肉都便宜。
如果我们有河南牧原这样的大型养殖企业,从科研、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成本压缩成行业第一,再造一个伊利蒙牛那样的代表性企业,就很有搞头了。这里只是以肉企举例,其他农业领域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总的来说,我们的农牧业,产业链短利润薄、产业分散成本高、品牌效应差产品附加值低,始终处在产业链条中不挣钱的那几环。农业倒是一直占全区GDP比重不大,聊这个只是觉得有点反自己的常识。但是换个角度,从粮食安全、农业效益这个角度思考问题,问题就大了,智者见智吧。
三、出口劣势明显‍‍出口是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强省比如广东、江苏,没有经济差的。‍内蒙古的边境线长,面向俄、蒙两个重要邻国,所以除了呼和浩特海关外,我们还设了一个满洲里的直属海关,这是很稀奇的。全国省份海关数量比我们多的,就只有广东了。但是这俩邻国都不算富裕,没法给我们的出口做多大的贡献。更要命的是,仔细一想,我们有的羊毛、牛奶、肉类、皮革、矿产,他们好像都有,他们缺的轻工业产品,我们好像也没有,出口啥呢

地理位置就像是老天赏饭吃。上海扼守长江180万平方公里的总出口,位于东部海岸线正中,比不了;深圳、广州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华侨众多,比不了。‍‍‍‍‍‍‍‍‍‍‍‍‍‍‍‍‍‍‍‍‍‍‍即使是新疆,也是守在一带一路的西大门,亚洲地理位置正中心,出口也比我们强,比不了

‍‍‍‍‍‍‍‍‍‍要是我们轻工业发达(纯属假设),也许出口就要好很多,毕竟北方两个邻国就是轻工业不行。过去我们也是全国纺织中心之一,咱们的皮衣真材实料很耐穿,结果市场经济后南方厂子不讲质量讲款式,逐渐我们就干不过福建、广东那些地方了。这说明除了地理位置、产业结构这些客观因素外,也是有主观因素原因的。2022年,我们的出口额在全国排倒数,进口大约是900个亿,出口是630亿,别的省份出口创汇,我们一来一去是个逆差。总之,理论上我们是“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实际上出口对全区经济的作用还不太大,只能先不讨论,以观后效了。

四、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空间‍‍‍‍‍‍‍‍‍‍第三产业比重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除了西藏这种只能靠旅游导致三产业占比高之外,一般而言第三产业发育得好,就意味着民营经济发育程度好、就业充分、居民消费活跃。2022年自治区第三产业产值9263亿元,占总GDP的40%,这个比重在全国31个省份中是倒数第一。

具体来看,202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主要构成是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加起来有3400亿。其他零散都比较少,比如金融业仅占830亿。从呼包鄂三市整体看,产业结构也有待改善。下表是2019-2021呼包鄂产业结构,可以看出三个城市的二产业依次比重变大,三产业依次比重变小,呼和浩特三产占比最高。

为什么挑这三个城市呢?因为内蒙古城镇人口主要集中在呼包鄂三市,这个城市群的第三产业,就是自治区发育最好的。最好的也就这样,遑论其他了。‍‍‍


‍五、投资驱动新型产业‍‍‍GDP增长就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拉动,产业结构就是一(农业)二(工业)三(服务业)。如果你是本地主政长官,面对现在人口增长乏力、消费见效缓慢、出口先天瘸了、三产尚不能打的条件,你觉得突破口应该在哪呢?当下最优答案就是投资驱动发展,大力扶持电力与能源,包括电力延伸下的云计算等数据产业。这些都是高耗能的大家伙,咱们这么地又便宜,气候也有利于散热。下表是官方发布的2022年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以看到增幅最大的就是计算机、通信那一项,近60%。‍‍‍‍‍‍‍‍‍‍‍‍

自治区GDP的大头是第二产业创造的,产值看煤炭开采是第一支柱产业,电力、热力则排在第二。

内蒙古的煤年产量仅次于山西,产能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现在煤价高企,所以这个子项没有拖经济后腿。但十年前煤炭曾经把鄂尔多斯高高举起,房价过万,直逼北上,又重重摔落,最低时3000多元/平,这几年才缓过劲来。经济是讲周期的,有起有落,煤毕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东西了。世界范围内的新能源趋势已然明确,恰好内蒙古是全国风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太阳能可开发量占全国两成以上,风能可开发量更是占全国一半以上。领导们也意识到这一点,光2022年内蒙古新能源方面的投资增长79.0%,今年上半年内蒙古风能发电量就位居全国第一,是第二名河北的两倍。今年前五个月,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分别位居全国第一。

如果碳中和的宏伟蓝图最终铺开,全国火力发电占比继续下降,我们这些年重金打造的风电、光伏产能,就会成为下一个新的亮眼增长点。另一方面是投资基建。2022年,内蒙古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5.3%,占全区投资比重的40%,对全区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6%。以首府为例,这十年呼和浩特的基建改善,从高架到地铁,从公园到青城驿站,从新高铁站到新机场,数百亿资金砸下去,成绩各位市民是有目共睹的。修路是频繁了点,好在熬过来了

这几次演唱会、国庆旅游接待情况来看,呼和浩特的各项设施经受住了考验。也有一些重复投资,如BRT等,总体上还有利大于弊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六、债务等其他风险可控我们得承认目前自治区的显性负债是有点重的,隐性债务正在努力化债,前几天看到自治区发行了600多亿的债券偿还拖欠企业账款等。


八年前,内蒙古经济数据经历了一轮“挤水分”,之后全区城投债年年都是发行量小于偿还量,也就是每年都在净还钱,债券发行量在全国不到万分之六。今年的情况来看,内蒙古城投债的发行利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这说明金融机构用脚投票,认为内蒙古偿付能力是ok的,是安全的。从经济成分上看,房地产占自治区GDP比重低于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换而言之,地产周期对我们的冲击是逊于其他地方的。天塌有个高的先顶上,他们受不了向上要政策时候,我们跟着沾点光就行。‍‍‍‍‍‍‍‍‍‍‍‍‍‍

另外我们作为内陆省份,压根没啥出口,所以受全球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要小很多。像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时,广东这种外向型经济省份,出口企业那么多,一半以上直接破产。去年封了半年,自治区税收收入2134亿元,依然比2021年增长27.7%,扣除退税之类的是增长37.1%,财政收入持续向好。
现在放开了,我常看呼包鄂三地的政务公众号,政府拼经济的措施一条接一条,基建、惠民、惠企等成果一项接一项,也取得了好成绩。

2023年上半年,内蒙古经济增长7.3%,高于全国的5.5%,在31个省份中排名第五。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同比增长7.4%、7.9%和6.7%,是全面发展的优等生。
七、总结总的来看,内蒙古地区发展有先天不足,消费、出口不行,所以我们选择投资驱动,押宝风能、光伏等环保能源及衍生产业,原先优势产业如奶、矿等也在努力发展。‍下一步除了既定措施之外,内蒙古最好能出台刺激人口相关举措(包括生育补助等,不仅仅是人才引进,产业没发展起来之前,人才也不好过来)。同时,要积极化解地方债务,偿还拖欠账款,提高政府信用,更大力度扶持第三产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之下,加强出口,发展旅游‍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之下,也重视投资驱动的重重弊端,更好地发挥起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拉动作用。如能最终构建起投资驱动新兴产业——产业提供就业——收入带动消费——消费促进三产——经济充实财政——财政完善基建、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更加吸引人才人口这个链条,内蒙古的明天会更好。人微言轻,信息渠道有限,观点浅薄,本文仅表达对第二故乡的关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蒙淘 ( 蒙ICP备18001803号-1 )

GMT+8, 2025-10-4 04:51 , Processed in 0.50177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