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淘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12|回复: 0

商学+医疗+科技,管院这个训练营有点“东西”丨商学+

[复制链接]

7913

主题

7913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113
发表于 2023-9-17 22: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注浙大ZTVP,关注浙大双创最新动态

与众多顶尖医疗人才中的“佼佼者”一起学习、了解医疗创新成果转化的前沿知识、掌握更多医疗与商业的信息,是一种怎样的“神奇”体验?

30余位通过层层遴选、具有卫生专业技术背景的高级医学人才可以告诉你,这绝不是“夸张”,因为他们已经成功成为了这个训练营中的一员。

日前,浙江省卫生健康创新转化骨干人才训练营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商学+”孵化平台顺利开营!

这个在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指导下,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联合组织举办的训练营,不仅是培训新时代卫生健康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更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商学+”的又一创新尝试。

管院为何要创办这个训练营?

训练营在校企合作上有何创新?

参与其中的营员们有何感想?

今天,就让我们深入走进卫生健康创新转化骨干人才训练营,一探究竟。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3102472301677903874
一起回顾训练营开营仪式的精彩瞬间

1

联合创办“医疗人才训练营”,

管院为何重点关注这一赛道?

医疗健康是人类生存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更对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如今,医疗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卫生健康科技的研究及成果转化、与时俱进的创新型医疗人才。

从发现医疗领域的真实需求和痛点、到找到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再到进行试验和项目孵化,最后到临床落实以及后续商业化运营管理。要想实现这个“复杂而繁琐”的流程,医学知识与商学素养成为了当代医学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浙江大学管院学院正是关注到了当今社会对于“商学+医学”人才的需求,与业界各方联合主办了浙江省卫生健康创新转化骨干人才训练营。



有医院院长,有主任医生,有医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在90余位优秀的医疗专家中,经历层层选拔,最终有30多位优秀的医学人才成功进入到训练营。他们都是浙江省医疗卫生单位具有卫生专业技术背景、富有创新想法或已有科技成果待转化项目的临床研究专家。他们将在训练营中从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掌握医疗科技研发与转化全流程。

那么,这个训练营究竟是如何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培育创新型医疗人才、推进卫生健康科技成果转化的呢?

1

重视理论教学

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理论基础要打牢。针对成果转化政策、转化方式、企业融资等知识,浙大管院为训练营的学员们提供理论性教学。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也邀请到了不同方向的专家团队,对营员们进行专项培训。

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医工商转化模式方面,学院邀请到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邱雪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邢以群教授为营员们进行分享;针对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案例,浙大管院特别邀请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陈伟教授、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周翔天教授做详细的介绍与分享。



邱雪挺在训练营中做分享

邢以群在训练营中做分享





陈伟在训练营中做分享

周翔天在训练营中做分享



训练营不仅仅设置了干货分享,更是举办了“挖掘临床新需求、技术研发合作”专题沙龙。沙龙的主讲人是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周泓教授、浙江大学机械学院贺永教授、浙江大学药学院袁弘教授,他们围绕交叉学科研究合作,为营员们打开新思路。



周泓做分享



贺永做分享



袁弘做分享

理论教学也要立足于实践。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训练营邀请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院院长甄辉,微新医疗CEO张洋,探针资本合伙人黄广杰,微链总裁、浙大MBA研究生创业实践导师柳荣军为大家进行实践教学。



甄辉在训练营中做分享



黄广杰在训练营中做分享



张洋在训练营中做分享



柳荣军在训练营中做分享

2

立足实践实操

实践是医疗科技转化的最终目的和最好检验。训练营主要针对提交项目本身,开展一系列有关创新技术讨论、二次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项目,并结合案例分析,给营员们更多了解成果转化及企业运作有关实操知识的机会。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医疗MBA项目的商学助理团队也是营员们在实践中的“好助手”。浙大管院特别匹配的商学助理团队,可以进一步协助、推进各位医学专家完成商业计划书的撰写。

下个月,在完整培训后,营员们更将获得了宝贵的路演机会,通过团队协作、项目展示等,他们将为医疗健康领域的科技成果匹配合适的商业模式、选择合适的商业合作伙伴、最终实现其商业价值。这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新尝试与最好检验,也将就此完成训练营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培训。

规划项目组建,他们怎么看?



邹少旸

浙江大学健康产业创新研究中心

医疗科技成果商业化孵化平台负责人

“我们对训练营的设计逻辑和课程内容安排都十分用心。训练营的课程设计依据我们三年来的实战经验,注重实用性和实操性,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模式和案例,我们邀请到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做专业分享。

项目立足医疗科技成果商业化转化的底层逻辑,训练营打造了集项目评估、研发流程、注册报证、团队搭建、知识产权、商业运营于一体的定制化培训课程体系与全链条导师服务体系。同时,我们为训练营成员搭配浙江大学技术专家、MBA商学助理一对一进行深度协作,精心打磨每一位学员的创新想法或科研成果,从而推进医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索科技、创新、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新范式,全方位提升临床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2

这个训练营

在校企合作上有何创新?

为掌握高新技术的专业人才与了解临床痛点的医学专家搭架桥梁,有效提升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转化,卫生健康创新转化骨干人才训练营进一步深化了“产学研”合作。

作为首期开营的骨干人才培训基地,训练营在“产学研”合作上充分体现了“商学+医疗”的跨专业融合,在合作内容上也有着十足的“创新”。



黄凤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科教处处长

“这个训练营以创新为契机,建立创新转化人才的培训体系、实践体系和长效运行体系,围绕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推动研究型医院建设、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和重大科技成果培育,继续锚定医学科创能力这个决定性变量和关键因素,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1

培育科研复合型骨干人才

训练营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训练营聚焦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政策、理念、技术、方法等重要议题,与各个学科和业界共享优质师资、课程、案例。

通过提升营员们的医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研管理等能力与素养,培养出创新思维,联合培养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科技管理等专业化骨干人才,从而夯实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人才支撑。



在省妇保举行工科与医学对接的科研务虚会

2

加快创新转化交叉融合

要想加速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跨学科合作必然不可或缺。训练营强化了医工商结合的跨学科合作,通过学术会议、创新大赛等活动,共同推动医学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围绕临床需求,整合优势资源,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促进临床和基础研究之间的交叉融合。

3

开展科教人一体化政策研究

科技、创新、人才一体化发展是训练营的主旋律。组建高端新型智库,重点开展研究型医院、科技人才管理体制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等。

通过这一系列研究,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之下,训练营最终将会凝练推广一批精品案例,为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科教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如今,浙江正推进开展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九大行动”,总的目标是到2027年,基本实现卫生健康现代化,人民更加健康长寿。

要想实现这一行动目标,则需要相关领域共同推动医学高峰攀登行动和县域医疗卫生提升行动,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医院、高能级医学科创平台、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加大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训练营通过一系列创新合作,不断探索科技、创新、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新方法、新范式、新路径,培育引领省域现代化的“卫生健康力量”。

3

对于这个训练营,

他们有何期待?

9月9-9月10日的卫生健康创新转化骨干人才训练营开营仪式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邢以群教授的主持下顺利举行。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科教处处长黄凤、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领导、浙江大学健康产业研究中心医疗科技成果商业化孵化平台负责人、各位学员以及学院助教......都出席了开营仪式的现场。

对于这个让人期待已久的人才训练营,营员们和助教如何看待?有何感受?让我们听听他们有哪些话想说。



训练营现场

营员代表,满怀期待



陈鼎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浙江省眼科医院)之江院区副院长、医教部主任、晶体手术中心主任、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

“这个训练营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大胆创新尝试,搭建了一个多学科交流的平台。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类医工商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培训班。

我所在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在科研转化方面也做了很好的尝试,但在医学研究成果转化和商业化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很多医务科研人员还是停留在发文章、报课题、申专利的传统思路上,有待学习创新。

这两天的集中培训干货满满,让我更深入了解到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个流程,也让我认识到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了并进行商业推广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惠及广大老百姓,而这也成为医疗科技工作者不断创新的动力。

浙大管院从课程设计、专家邀请到培训的实施都非常用心,深表感谢,我也期待后续在具体项目中能得到更深入的指导!”

赵宏光

浙江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

硕士导师

“作为一名胸外科医生,我常常会在工作中发现临床痛点。但是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医学创新产品,真正解决这些痛点,却需要各个领域的人员共同协作才能达成。

此次的浙江省卫生健康创新转化骨干人才训练营对医学创新做出了很好的诠释,让我深入了解到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的全流程。

浙大管院是国内较早开展医疗大健康领域管理研究的科研机构,在国内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学院以独特的“商学+”视角,针对医学创新的痛点问题,强调医工商结合模式,对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的各个流程进行剖析,聘请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在对医学创新相关知识讲解的同时,更是为大家答疑解惑,丰富了我的相关领域知识,增强了我的医学创新思维和能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未来的医学需要有创新能力懂产学研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相信,中国的医学创新会越来越好。我们作为医学创新的探路人,更应该充分学习,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做医学创新的开拓者。”

助教代表,热情满满

杨鹏

浙大管院2022级MBA学生、南京爱菲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EO

“当得知管院、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和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正在招募浙江省卫生健康创新转化骨干人才训练营的助教时,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作为从事医疗行业十多年的老兵,从药品到设备到耗材再到医疗服务,我都尝试过,深知这个行业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患者痛点问题。

行业的发展源头是医疗技术创新。过去,中国过去从学术突破到产品落地再到商业运营是有所“割裂”的,极大限制了医疗创新发展。这次的训练营恰恰是解决“割裂”问题,让创新的源动力在医、工、药、政、资之间流动。

在训练营中,我看到了各位医生、专家对医疗创新和产业转化的极大热情,这也更激励了我愿意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为他们服务,最终为广大患者带去更优质的产品及服务。”

一直以来,“医疗健康”就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商学+”孵化平台的重要赛道之一。以创新驱动创业和科创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原则,平台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如今,浙江省卫生健康创新转化骨干人才训练营在“商学+”孵化平台顺利开营,通过创新人才个性化长大机制,加快医学专业教育与创新转化,探索临床科学家培养新模式。

这是对建设健康中国的落实,是推进浙江省生命健康科创高地的有效途径,更是对医学高峰建设的创新尝试。

我们期待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突破与长足发展,期待更复合型医疗人才为国民健康带来福祉,也期待“健康中国”这一宏伟蓝图的绘就。

编辑:王婧莼

审核:佟庆、邢以群、邹少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蒙淘 ( 蒙ICP备18001803号-1 )

GMT+8, 2025-10-4 05:06 , Processed in 0.43787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