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淘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59|回复: 0

振兴乡村产业,看鄂尔多斯这个地方→

[复制链接]

8263

主题

8263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915
发表于 2024-9-11 17: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期,东胜区包联办成立课题组,围绕辖区乡村产业振兴情况,深入重点镇村、重点农业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经过认真梳理和研究探讨,形成如下报告。

一、东胜区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东胜城镇化率达96%,属于全市农村规模较小的旗区,现辖3个镇、27个行政村、345个社,农村常住人口约2.52万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8.7万亩。近年来,东胜实行“三级书记”齐抓共管、科级干部帮扶、派驻驻村工作队等包联机制,统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依托各镇村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壮大都市型、城郊型现代农业,有力有效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一)农业专业化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鼓励引导农业企业加强生产经营专业化建设,不断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共扶持培育起82家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9家、市级44家、区级28家,形成四个梯次龙头企业竞相发展格局。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形成了绒毛纺织、粮食、肉食品、乳制品、林沙产品、饲草料较为健全的加工体系,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农畜产品年销售收入突破226亿元。

(二)集约化种养殖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46万亩,2021年区国投集团联合山东寿光欧亚特农业科技公司,在泊尔江海子镇启动建设占地1300亩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已建成投产109栋日光温室。推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深入开展粮改饲补贴试点,粮食优质品率提高约30%。以德鑫养殖、亿茂养猪、羚鲜养殖等龙头企业为牵引,生猪、肉牛、肉驴、家禽等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

(三)乡村文旅休闲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充分挖掘区域自然生态、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的乡村旅游功能,成功打造了折家梁、灶火壕、撖家塔、柴登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张氏大院、泰康农庄、靳氏绿野农家乐被评为自治区五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燚林和谷被评定为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乡村特色餐饮、旅游休闲、采摘观光等业态不断丰富,逐步形成有重点、有亮点、有特色的全域乡村旅游格局,乡村旅游年接待能力达40万余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达800余万元。

(四)村集体经济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推行“企业+党支部+合作组织+农户”模式,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帮扶行动,不断创新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起区、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已有52家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目前27个村实施村集体经济项目77个,带动农民户均增收17300元。2021年,辖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968万元,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五)产业品牌化创建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实施标准化生产,扎实开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主的“两品一标”认证和商标注册,已培育起鄂尔多斯、天骄等国家驰名商标企业5个品牌,蒙纯、亿利等自治区著名商标企业15个品牌,杭盖地、阿恋等市级知名商标企业15个品牌,已经认证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1个,东胜猪肉、东胜鸡蛋2个品牌被列为国家名优特新畜产品。

二、东胜区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和实际工作中掌握的情况看,东胜区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产业兴旺的目标,仍有以下几方面问题和差距。

(一)乡村产业集约发展水平不够高。高标准农田面积占现有耕地播种面积不足1/5,部分村社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有待提升。农畜产品产业链条短、产量不够高,目前辖区农畜产品产量仅占东胜市场需求的5%。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够紧密,对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动能力还不强,部分村社产业特色不够鲜明、种养殖业种类较为单一,多数农户还处在单家独户分散式的自给自足传统耕作状态。

(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够深。农业与工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物流业融合不够紧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多以初级产品供应为主,技术含量高的精深加工不足,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农技应用率不高,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农副产品新型流通业态发展相对滞后。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乡村产业新业态仍处于培育试点示范阶段,乡村旅游规模偏小、层次较低、亮点不多、产品供给质量不够高。

(三)乡村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不够强。多数农村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务工创业,近90%农村常住人口年龄在50岁以上,生产能力较弱、改进耕作技术意识淡薄,各村社普遍缺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本土新型职业农民。很多农业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偏少并且创新基础较弱,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区级农技推广应用指导专家紧缺,专技人才队伍出现“断层”现象,各村社挖掘农业生产经营新业态、新模式不够充分有力。

(四)乡村产业联动发展方式不够多。沙棘、羊肉、鸡蛋等生产加工企业产供销全链条协作不够紧密,多数企业习惯单打独斗,就地取材有效整合资源不充分,尚未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共赢的互助发展格局。乡村产业品牌整合度不高、体系不够健全,很多农副产品包装档次较低,缺乏线上线下有效宣传营销推广,导致产品整体市场知晓率和竞争力不高。订单式农业、网上直播带货等农业经营新模式普及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部分农户零散的农副产品没有稳定销售渠道,经常靠驻村工作队通过个人交际圈帮助推销产品。

三、加快东胜区乡村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关乎美丽乡村建设大局。农村是城市生活品来源的大产地,城市是农村产品消费大市场。东胜城区居民数量近55万人,具有强大的农副产品吸附容纳能力。加快推动东胜区乡村产业振兴,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服务城市、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瞄准城市需求端消费结构升级,着力做好乡村产业挖潜力、提品质、增优势的文章。

(一)全面推进乡村产业集约高效发展。立足构建城郊型都市农业体系,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模式,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设施观光农业、精品农业和生态农业。坚持因地制宜、项目带动、强化服务,积极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新设施农业投融资机制,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通过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模式,持续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调动各方协作的积极性,切实增强设施农业发展活力。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利用制度,牢牢抓紧“菜篮子”和“米袋子”,扎实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加快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协同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全程全面智能化,不断提高耕地有效利用水平。

(二)全面推进乡村产业融合深度发展。依托各村社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有机蔬菜、五谷杂粮、特色果蔬、花卉种植等为主的规模化种养殖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统筹做好绿色无公害有机认证,打造东胜“农牧优品”联合体品牌。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重点推进柴登村、灶火壕村、折家梁村、撖家塔村等特色村落的规划建设,深入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推进农业与休闲度假、乡村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深度融合,探索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做精做优“周末经济”“假日经济”。推动矿区土地复垦土地流转经营,引进沙棘育苗、研发、加工、销售等企业,推动矿区生态建设与沙棘产品加工项目融合发展。加快健全集农畜产品零售批发、仓储配送、精深加工、综合信息化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体系,最大程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

(三)全面推进乡村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养工程”“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程”“乡土人才培育计划”,着力培育一支数量充足、爱农牧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特色农业实用人才队伍。落实好鄂尔多斯市人才新政30条关于促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相关政策,通过减免税费、小额贷款担保、创业补贴补助等多种形式,鼓励、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积极搭建合作共赢平台,促成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在东胜区建立农业技术研究所及生产实验基地,不断探索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乡村产业技术创新有效机制。成立乡村产业招商专班,加大乡村产业招商力度,积极招引国内外知名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高种养殖技术水平。深入推广“专家+农技推广人员+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将符合岗位职责要求的大学毕业生、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等充实到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四)全面推进乡村产业联动协作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协同共建”的基本原则,以农业龙头企业为牵引,加快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鼓励企业联合进行市场产品研发升级、合力创建品牌及标准,共享销售渠道、技术、原材料等资源,及时将市场需求及时传导到生产端,不断提升农产品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全链条整合资源链,深入挖掘本地各类可合理利用的农业资源,通过种养+加工、餐饮、零售等模式,采取公司直接与种养殖户、村集体、企业签订原料采购协议等办法,不断丰富“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稳固业态,切实有效增加各方经济收益。鼓励有实力的农民合作社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采取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依法依规组建联合社,着力发展多业态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完善农产品统一销售平台,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大力发展多样化多层次的农产品销售网络,积极推广网络直播、网红带货、“短视频+网红”等新模式,不断做大农产品网上直销、“时令预订”“网订店取”等业务。

(五)全面发挥驻村干部指导服务作用。驻村干部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的重要桥梁纽带。目前,东胜区27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驻村第一书记。加快乡村产业发展,驻村第一书记扛起职责使命至关重要。驻村第一书记必须当好建强基层组织的指导员,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加强政治建设、队伍建设、支部建设上为村“两委”班子引好路,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学习党在农村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全面领会好、落实好各级党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持续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驻村第一书记必须当好规划乡村产业的参谋员,充分发挥建言献策作用,深入学习研究乡村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先进理念,全面了解农村耕地利用、特色产业种植、农民收入渠道等情况,紧盯城区市场需求,理清本村经济发展思路与重点,协同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切实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断带领村民增收致富。驻村第一书记必须当好凝聚多方合力的联络员,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积极联系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等多元主体,通过土地入股、保底分红、股份合作、订单收购、吸纳就业等方式,建立稳固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乡村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定期邀请群众身边的致富带头人和种养殖大户,采取座谈交流的形式,手把手传授技术,面对面介绍经验,现场解答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不断增强农民创新经营意识和能力;在吃透吃准有关部门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帮扶措施的基础上,协助村“两委”班子积极向农业、水利等职能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并加大乡村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协调民营企业进入特色种养殖、乡村休闲观光、农产品仓储物流等领域投资兴业。

来源:“鄂尔多斯发布”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疫情防控要全面落实“七个起来”和“八个落细落实”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党政群机关(参公单位)2022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参公人员)公告

关于交纳党费,你了解多少?

执行总编:庞海东

责任编辑:李梦凡

投稿邮箱:ezzbycb@163.com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组织部官方微信公众号

全市12万共产党员温暖的掌上之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蒙淘 ( 蒙ICP备18001803号-1 )

GMT+8, 2025-10-4 05:12 , Processed in 0.5012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