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淘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89|回复: 0

印度为什么不黑中国经济?

[复制链接]

7978

主题

797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110
发表于 2024-9-24 19: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文2963字,图片0张,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文章首发于“有理儿有面”(youli-youmian),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中国经济到底行不行?本来是一道小学题。因为,比大小就行了。
一问:看经济,看什么?2023年中国GDP增长5.2%,美国是2.6%,日本是1.9%,韩国是1.4%,法国是0.9%,英国是0.1%,德国是-0.3%。  小学数学告诉我们,这里面5.2最大,所以,中国经济比上面这些国家要好得多。  可是,美西方过去一年不断鼓噪中国经济不行了、中国经济见顶了、中国经济要崩溃的言论,看样子还要继续搞下去。拜登在去年8月10日的一次演讲中,把中国经济称为“嘀嗒作响”的“定时炸弹”。        是他们看不到这些数字吗?非也。       虽然2023年全年的数字到2024年初才出来,但是去年一年,每一个季度的数字都会适时公布,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也在不厌其烦地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率和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率,结果都显示,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比那些说中国经济不行了的国家还要高。           所以,这些国家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二问:美国增长2.6%相当于中国增长5.2%吗?        可能是由于美西方的话语权太强烈,即便是一些善良爱国的中国网民也会被蒙蔽,也会制造出很多理论,来印证外国人的正确。       于是,一道小学题变成了一道高等数学题,事情越说越复杂,搞成了一团麻。    比如,说中国经济增速大于美国时,有人就说,美国的体量大,体量越大,增速天然就低。言下之意是,美国增速低于中国很正常,美国增长2.6%,基本上就等于甚至超过中国增速5.2%。          持这种观点的人,还拿中国GDP增长的历史和现实做对比。         本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大约10年间,经济体量比现在要低很多,但是长期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到了本世纪第2个10年,就降成个位数了。随着体量的增加,GDP增速由9%到8%,到7%到6%,一直到现在的5%。             那么,体量越大,增速就一定越低吗?或者反过来说,体量越小,增速就一定要越高吗?      要这样比的话,怎么解释下列现象?       英国、法国的GDP总量大约等于中国的1/5,按理说它的增速应该远远大于中国才对,可是,他们2023年GDP的增速都不到1%,而中国是5.2%。        德国的体量大约相当于中国的1/4,可是他2023年的增速是-0.3%,中国的增速是5.2%。         本着千方百计为外国人说话的逻辑,有人又会说,中国和英国、法国、德国的体量相比太大,不好比,他们有他们国家的特殊情况。       我们拿一个跟中国体量差不多的经济体来对比,那就是欧盟。     目前中国的GDP总量在18万亿美元上下,欧盟的经济总量在16万亿美元上下。可是2023年中国的增速是5.2%,欧盟增速的具体数字还没出来,但肯定不会超过1%。         所以,说美国因为体量比中国大,所以美国增加2.6%,意味着超过中国5.2%,是无稽之谈。     三问:印度为什么不黑中国经济?  绕了一圈又回来了,中国2023年GDP增长5.2%,美国是增长2.6%,可是美国去年一年都在鼓噪说中国经济不行了,你说这是什么逻辑?从GDP增速的角度来看,美国跟中国并不在一个档次。一个自己增长2.6%的国家,一年到头说经济增长5.2%的国家的经济不行,这就好比是,班上的一个勉强及格的学生,说考满分的学生学习不行。    面对这种情况,我只能引用电视剧《繁花》里面魏宏庆对卢美琳说的那句台词:  “跟你交流有点累,是我的问题,我的层次太高!”         顺便说一句,在世界大型经济体里面,2023年GDP增长最快的是印度,增速是7.7%——比中国高2.5个百分点。印度高出中国的百分点数,约等于美国增速。  这算是优等生了。         印度这两年对中国也有很多意见,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很强,而且这种民族情绪很多都是针对中国的,比如印度的“抗中神剧”。         如此说来,印度一年到头讽刺中国经济不行才符合逻辑。然而,印度的媒体却很少讽刺中国经济不行。         由此可见,在这个问题上,美国的品行远远不及印度。        因为刻意打压中国企业,印度不受很多中国网民待见,在中国网民的心中印度是品行低下。有比较才有鉴别,比印度品行更低下的是美国,还有欧洲。        四问:GDP数字准不准?        本着千方百计相信外国人的思路,也有网民拿出他的杀手锏,说中国的GDP统计数据不准确,言下之意是美国的数据很准确。       GDP数据准确不准确,先不抬杠,我们可以用其他的数字来验证一下。  比如,2023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是9.2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增速比2022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     如果你说GDP是人为统计的,可能不准,那电量可是电表统计的。难道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连个标准的电表都制造不出来吗?再比如,2023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57.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7%。难道中国消耗的这些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都是为了GDP数字而白白烧掉的吗?用电量和能源消耗都是总的数据,其他的数据都是某个领域的数据,跟GDP之间对应度不是很直接,我们不拿出来比。但是,当你担心中国GDP数字不准确的时候,请一定关注一下中国用电量和能源消耗总量等这些数据。五问:为什么GDP数字好看,很多人感觉不好?这样也算是把一道小学数学题做成了高等数学题。但不管怎么说,不管题目有多难,毕竟我们都把题给解了,对中国GDP的理解应该很到位了。  但是我们有一个回避不了的话题:        为什么GDP的数字比较好看,很多人的生意和生活的感受却不太好?比如很多企业经营困难,很多人的工资并没怎么上涨,还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等。        这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似乎也在支撑中国经济不行的论调。  然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恰恰可以在另外一个问题中找到答案。而且,那个问题也跟这个问题一样,似乎也能支撑中国经济不行的论调。  也就是说,两兄弟似乎都能支撑中国经济不行的论调。然而,把两兄弟放在一起,反而能够说明中国经济还行。  这俩兄弟是谁?一个是就业难: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一个是招工难:很多企业招不到人。在最近召开的两会上,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还专门对就业难和招工难的“两难”同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问题就在于,很多企业招不到人,而同时又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那么,这些找不到工作的人,为什么不到招不到人的企业去上班呢?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就明白了:我是一个造新能源汽车的企业,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35.8%和37.9%。我去年的生意很好,我急需大量的人到我企业来干活。可是,你是一个房地产企业的施工人员或者工程师,去年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被公司放假在家,你想再找一个工作,你到我这个新能源汽车企业来应聘,我还是用不上。所以,我这个企业照样招不到人,而你这个“失业人员”也照样找不到工作。    官方把这叫做“结构性”问题。这个场景就是当下中国经济的典型场景:新质生产力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很多传统产业正在调整。一边很兴旺,一边确实不咋行。二者合在一起的结果是:中国经济总体上还行(这是统计数据给出的答案)。 而对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区域,或者某一个群体来说,关键看你刚好在哪一边。  如果你刚好在不行的那一边,你的感受确实是不行。但这不意味着整体不行。同时,由于不行的是传统行业,所以涉及的人比较广泛,所以自身感觉不行的人还真不在少数。但这不能说明中国总体经济不行。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从不行的那一边,想办法跑到或适应行的那一边。 那一边在哪儿?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质生产力”这个词解释的很清楚。
图片源自网络                                                                     





关注公众号:

有理儿有面

理   性|   揭   秘|   探   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蒙淘 ( 蒙ICP备18001803号-1 )

GMT+8, 2025-10-4 04:47 , Processed in 0.34388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