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工信和科技局欢迎您访问本站!
同城头条  >  创业服务  >  创业邦合伙人王玥:像CEO一样经营自己的人生#GYL创业营#
创业邦合伙人王玥:像CEO一样经营自己的人生#GYL创业营#
2023年07月16日 15:08   浏览:2   来源:准格尔工信和科技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GYL!

2016年7月29日,第三届GYL创业营在北京圆满闭幕,近百位来自全球各界的优秀青年领袖代表参访了众多世界500强知名企业,与企业领袖进行了零距离对话。在创业营最后一天,他们还分组进行了激烈的创业路演。

据了解,第三届GYL创业营为期五天,围绕“匠心精神”、“共享经济”、“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的未来”以及“对话顶级投资人”五大青年人关注的热门主题,分别参访行业龙头企业,包括北京同仁堂、合兴集团、神州专车、e袋洗、创业邦、奇虎360、阿里巴巴集团、海航集团、百度公司、联想集团等。创业营每天都有一位联席导师带领参访,并与青年交流对话,他(她)们分别是合兴集团行政总裁洪明基,创业邦合伙人王玥,埃森哲战略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余进,联想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乔健以及共识传媒集团总裁周志兴。此外,参访企业高管与青年进行深入交谈,介绍高效治理企业的经验,这对年轻的创业者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像CEO一样经营自己的人生

文/创业邦合伙人 王玥

我们做创业平台,辅导创业公司的CEO,往往关注公司的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战略,第二个层面是如何组织资源,我们叫组织能力,第三个关注人,传递文化,善予倾听,激励人心。我们作为一个个体,也是如此,就像CEO一样经营自己的人生。

我有时候总结很多公司的投资哲学,经常用MVP做一个总结,MVP是篮球场上的术语,科比是最棒的MVP。

我们在投资领域讲的MVP是三个字母的缩写:

第一个是model,你的商业模式是不是能赚钱?

第二个是value,值不值钱;比如你开一个牛肉面馆很赚钱,但是没有投资价值;

第三个就是people,看人;其实从个人经营角度来讲也是看这三点:我的人生战略,个人整合能力以及如何做人。



第一层面:战略

1、你的公司,有“五年战略”吗?

什么是战略?战略很重要的一点是方向。

我们很少见到创业CEO想明白方向的,创业公司经常调整方向,这是非常正常的。今天的BAT也是一样的,对于任何一个在座的年轻人来说,大学毕业前几年,调整职业方向也是很正常的。

人生最大的恐慌就是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会发现到处都是方向。如果你没有方向,你在创业大街走一圈,觉得哪个项目都可以干;在3W咖啡坐一会儿,发现这个项目值一千万,那个项目值一个亿,觉得哪个都可以干,实际是你自己没有想明白方向。

刚创业头一个月就想清楚了,刚大学毕业就想清楚了,挺难的,不排除有这么优秀的人,但这是极少数。大多数人是磨出来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前一阵很多人约我,见了两个人后,发现他们都没想清楚。这两个创始人都说为改变世界而来,其实跟改变世界没啥关系,就是自己的一个欲望想实现罢了。

我前两天反思,自己看的书越来越少了,原来一年看一百本书没问题,过去一年我就看了三四十本。时间去哪了?我发现五十本书的时间都被微信挪走了,微信上不分早晚,晚上十一二点照样有人找你。

我丢掉了什么时间?我丢掉了和自己对话的时间,我觉得这个是非常要命的。我就感觉这一年明显觉得自己的个人思想境界没有太大进步,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和自己对话时间少了。一个人要能够保持冷静,冷静地思考方向。

今天上午我的合伙人跟我讨论某一个产品的方向,我的反应就是哑口无言,突然发现我说不清楚。这个产品方向没想清楚,不是每个创始人都能想清楚的,一定是不停地撞南墙撞出来的。你一定要留出一点时间跟自己对话,去思考自己的方向,这个特别重要。

任何公司有个五年战略都挺难的,因为现在环境变化太快了。我们也看到很多五百强企业原来定五年战略,现在不定五年战略,能定三年战略就不错了。我们自己也是这样,短期个人战略是要有的,战略就是方向、目标和决策。

关于制定战略的四个建议:

第一,不要轻易下结论;

我这辈子就干这件事,这就跟你的男朋友说这辈子跟定他一样,最后往往判断都是错的。在职场不要轻易说这辈子就要干什么事情,我们很多年轻人所谓眼里的投行,咨询顾问甚至是创业CEO,其实都不是自己想明白的结论。不自以为是,也不自以为非,能把信息整理好,自己做好判断。

第二,主动选择朋友圈;

这是我一个朋友在腾讯研究部门跟我分享的,腾讯对微信做了一个研究,发现无论一个用户的微信联系人列表有多少个,少的有几百人,多的有几千人,跟他保持比较紧密互动的人数从来没有超过150个人。我一个兄弟提了一个更极端的说法,什么叫朋友?晚上两点还能借你钱的,数了一下五个人都没有。

因为人生的很多时候,我们的朋友圈是被动选择的,比如你的同桌、同学、舍友。但我觉得我们进入社会以后,我们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大,我们是有机会主动选择朋友圈的。

人其实是有机会主动选择朋友的,这个主动选择朋友和自己的人生战略是相关的。你看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就看他周围的朋友是什么样的,这有极强的相关性。

第三,能够主动搭建自己的知识金字塔;

因为很多人都是在学校毕业,我们的金字塔是残缺的。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最起码应该有四层:专、商、文、哲。

比如有个学员说自己漫画画得特别好,这就是专业知识。

你要有一个基本的商业知识,在创业营上经常说商业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当你的基本商业知识残缺的时候,这是非常要命的。

如果有可能的话,基本的一些文学知识还是要有的。一个人要活得丰满一点,不可能面脑子都是技术词汇,满脑子都是赚钱。一个人如果对文学有感觉,还是有一定感性的,会比较敏感。这对创业有好处,创业需要对人敏感。

如果有可能的话,还要能有一些哲学的积累,科学最核心的是方法论,要清楚自己看一个世界的方法论是什么。

一个人要有意识地去搭建自己的知识金字塔,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量子思维和增量思维。

我帮助很多大型公司开董事会,也经常帮助老大去挑战下面的人。比如给团队分目标,去年三千万,今年五千万,老大心里想,让团队定到八千万才最好。这时我说三千万到五千万是你们的目标,比去年涨了百分之五六十,但市场有多大?市场有一百个亿,你做到五千万,占这个市场份额非常少,你要想占到市场领先者,应该占多少份额?这时一定会有一个没反应过来的兄弟说怎么也得占到10%吧?

这是一种典型思维,但还不是真正的指数思维。你看微信用户这几年的增长,每年都是爆炸性的增长,意味着他利用了技术。这是我们和创业者分享的,在创业邦出现的创业CEO最起码总要有点技术含量。

2、不要把“状态”误认为目标

战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自己的方向和选择。大家经常把状态误认为是目标,我自己也犯过很多错误。我们团队很拼命,每周工作一百个小时,在群里经常打鸡血:做最好的自己、成为行业里最牛的团队。每个创业群里都有这样的口号,口号其实不是目标,充其量是一种状态。目标一定是逐步聚焦、收敛、量化,到简单可行的一个过程。

越早期的公司越容易同时做很多事,同时特别容易把自己的目标分散。我们创业邦教育团队也犯过错,一开始五个合伙人拍板:我们要服务BC轮的初创者,帮他们融资。后来我们发现一个公司从小到大都是我们的客户,从早期创业者到AB轮到大公司,几乎世界上叫公司的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是创业老兵,还都会经历这个过程。

对一个人也是一样的,我希望成为一个牛逼的人,怎么量化呢?怎么变成具体的目标呢?这特别重要。你们听过“张萌小树林”的故事吗?这是一个典型的具体到量化目标故事。

笔记侠注:张萌从浙大退学后,考入北师大英文系。一入学就发现自己英语水平远远落后于同学,因此,她暗下决心,为自己设定“1000天小树林计划:每天早上5点起床,在北师大第九教学楼小树林中,大声朗读英文,坚持3-5个小时,风雨不辍,足足坚持了1000天。

这都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和大家一起共勉。因为我反复在思考,我能不能随时讲出几个证明我是谁的故事?我用这个问题挑战过很多CEO,大多数人都会被问倒。大家做BP的时候口若悬河,但让你讲三个故事证明你是谁,可能就不行了。

任何一个故事都能够传递出价值观。人类是传播故事长大的,文字是一种载体,早期的时候没有,主要靠故事传播。如果他讲好几个故事,是能够把这个人价值观理出来的。比如他喝酒吹牛以后老讲那几个故事,你仔细想想,能发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个领导者都是讲故事的高手,在看方向上这个也比较关键。

3、做有观点的领导者

还有一个想跟大家分享的: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我记得我在哈佛商学院听过一堂课,当时有一个教授讲什么是一个好的领导者?

有两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就是你要有自己的观点;

第二个你要能够影响他人。

在西方无论哈佛商学院还是西点军校也好,它背后的教育观念也是一脉相承的,他鼓励每个人要有自己独立的观点。

在创立早期团队的时候,让下属能够知道你的观点是什么,非常重要,尤其涉及到价值观的事情。人生最难的决策不是“是与非”,而是两难决策。决策是最难的,因为很多的决策不是简单的yes和no。

在公司里,因为你做管理者,你经常要协调矛盾,双方各执一词,两个部门,你就拍死某个部门,支持某个部门,和稀泥也是一种决策。你会发现任何一次决策都是一次修炼,说出决策那句话很容易,但是去思考这个过程是很难的。大到公司融资,小到有一次报销的签字该不该签。

比如公司融资,投资人提出来对赌,你一定要在三年内IPO,公司又特别需要这笔资金注入。这种案例在过去三个月,找我当面商量的不下十个人,这对一个CEO来说特别难。公司账上就够发三个月工资了,紧接着一个投资人说我给你五千万,你要不要和我对赌?你三年可以上市,如果不能的话,你的股权会大比例给投资者。这个时候对一个CEO来说怎么决策?这特别难,绝对不会像事后成功那天说的那么容易。

每次决策都是一个修炼,都是一个考验。你承担决策后果,不要后悔。低质量决策不要经常重复就行,很多人低决策重复,证明自己没有思考过。

第二层面:组织

每次资源的索取都是你人生信用的总和。大家不用羡慕那些拿到融资的,拿到投资的创业者,他的心理压力是特别大的。我在自己的创业历程中,每次都会拿到投资,但其实拿到投资的那个喜悦只有一秒钟。那一秒钟就是财务告诉你钱到账了。后面你的压力就大了,很多人对外吹牛,我们融了一千万美金,融了一亿美金,后来创业者更睡不着觉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责任。

善于资源整合者,但不一定是善于交际者。最重要的是利他,如果你每次想的都是自己占的最多,充其量一次就够了。我见过很多创业者把条款想的对他自己最好,能占到便宜,但也就一次而已。

第三层面:人

“人要时常与内心对话。”这是十几年前,我的一个老师(和君的董事长)跟我分享的。

人还是要和内心对话,每个人外界的诱惑特别多,微信是一个很可怕的工具,把我们不断碎片化。我在创业邦这个平台上,每天都提醒自己要冷静,一定要和内心对话。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很多人都是有洞察、可理解人性的,他对人性有很多思考。

蒙牛已经做到五百个亿了,其高管说:“我们跟消费者对话,消费者觉得我们根本就不了解他们”。蒙牛突然意识到在原来传统的销售渠道(比如商超),购买者已经不再是他们真正的消费者了。可能是保姆去买了牛奶,她是购买者,但不是真正的消费者。这么大的企业,都在不断寻求最好的方式去抵达真正的消费者内心。

你看微信的发展,当时做这种产品的很多,BAT都在做,为什么是微信团队慢慢做起来了?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这个团队观察人性,对消费者的人性研究得非常深刻。

胡雪岩说过一句话,他说人性是进化最慢的东西,我们今天的人性和一百年前的人性没有太多的变化,我相信和五百年前和一千年前也没有太大变化。你创业也好,不创业也好,基本的为人处事都是需要的。

我在GYL创业营这个平台上分享这些,不是让大家成为一个简单的书生,更重要的是要在GYL上能够获得更多好朋友,能够获得更宽的人生视野,为自己打开更多的选择之门。我的分享就到这儿。

谢谢!

提问:当下非常浮躁,热钱特别多,怎么判断资本是急功近利的资本,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王玥:

有三个指标可以判断:

1客观反映其基金的基本信息,比如一个基金拥有自己的存续期,一般来说是5+2,5年+2年退出,但中国很多基金由于背后LP的压力,变成了3+2。他在投你的时候,在五年期里,是第几年,这个很重要。如果他已经在后期了,有退出的压力。

2看一下他历史上的这些记录,比如过去投过的公司,他是怎么处理和他投资的CEO关系,他的退出,会不会每次退出都很愉快。不是到每家公司最后都可以上市或者并购,可能有的时候公司不行了,有的时候可能要强行退出,看他是怎么处理的。

3看投你的那个人。因为再大的机构一定有具体负责的投资人来投你,有可能他主导这次投资,可能成为你董事会中的一员。那个人也特别重要,这是我自己的感受。

小编迫不及待的要向各位亲爱的小伙伴宣布一个重大的好消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报名2017年GYL创业营。明年的GYL创业营,你一定会成就一个意想不到的自己!



来源:第三届GYL创业营,经本人审阅授权发布。

-END-

如果你觉得不错,请分享给他人

如果你意犹未尽,请在下面留言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参加第四届GYL创业营!

↓↓↓
推荐政策
电话:0477-4211972
邮箱:463597436@qq.com
办公地址:大路煤化工基地建业大厦七号楼6楼
办公时间:9:00-12:00,14:30-17:30
备案号:蒙ICP备1900391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