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举行2023年上半年云南省金融运行情况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上半年云南省金融运行基本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办公室主任李晋彪主持发布会。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等14家媒体单位参加。

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办公室主任 李晋彪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2023年上半年云南省金融运行情况发布会。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负责人陈银女士、货币信贷处副处长金艳昭先生、国际收支处副处长杨磊先生为大家介绍和解读上半年云南省金融运行基本情况、货币政策执行情况、跨境人民币业务运行情况、外汇业务运行情况等内容,并回答各位记者朋友关注的问题。
首先请调查统计处负责人陈银女士介绍上半年云南省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调查统计处负责人
陈银
向上滑动阅览
上半年,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坚决贯彻人民银行总行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实体经济需求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导向,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强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支持,推动贷款成本进一步下降,为全省经济整体好转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第一个方面,金融总量保持稳定增长,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
贷款增量保持“同比多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6月末,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4.47万亿元,同比增长9.12%,比年初增加2055.57亿元,同比多增35.77亿元。从结构看,一是住户贷款贡献度稳步恢复。6月末,住户贷款余额1.47万亿元,同比增长8.86%,比年初增加776.89亿元,同比多增219.60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为37.79%,高于上年同期10.20个百分点。二是企业贷款保持稳定增长。6月末,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2.97万亿元,同比增长9.42%,比年初增加1315.39亿元,同比少增152.5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4.27%,高于上年同期5.35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430.11亿元,同比多增564.17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存款增速稳中有降,住户存款贡献度明显提升。6月末,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4.18万亿元,同比增长5.98%,比年初增加2238.30亿元,同比少增699.58亿元。从结构看,一是住户存款贡献度明显提升。6月末,住户存款余额2.34万亿元,同比增长12.68%,高于上年同期2.2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592.78亿元,同比多增175.61亿元,占各项存款增量的比重为71.16%,高于上年同期22.92个百分点。二是非金融企业存款降幅扩大。受上年同期留抵退税导致高基数等因素影响,今年全省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少增较多。6月末,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8638.59亿元,同比减少7.15%,比年初增加426.86亿元,同比少增588.38亿元。三是广义政府¹存款增长放缓。6月末,广义政府存款余额8258.44亿元,同比减少0.86%,比年初增加39.97亿元,同比少增295.22亿元。
贷款利率延续下行趋势。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贷款利率在去年较低基础上延续下降趋势,进一步让利于实体经济。1-6月,全省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较上年同期下降0.13个百分点;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3%,较上年同期下降0.42个百分点。
第二个方面,精准有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需求。
一是加大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支持力度。6月末,全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1.3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31.31亿元,同比增长12.10%,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98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4.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04%。
二是加大产业强省战略支持力度。6月末,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58.45亿元,比年初增加196.33亿元,同比增长32.32%。其中,装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加48.13亿元,同比增长64.16%。
三是加大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力度。6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862.50亿元,比年初增加554.42亿元,完成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增长预期目标的55.85%,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余额同比增长26.07%,其中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同比增长48.83%。普惠小微贷款户数122.83万户,比年初增加13.30万户,同比增长18.29%。全省非公有制企业²贷款余额3155.65亿元,比年初增加183.20亿元,同比增长6.47%,高于上年同期10.81个百分点。
四是加大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支持力度。6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5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93.80亿元,同比增长14.24%。其中,农业贷款增加249.30亿元,同比增长17.70%;农村贷款增加1105.85亿元,同比增长14.42%;农户贷款增加452.10亿元,同比增长17.50%。
五是加大创新驱动发展支持力度。6月末,全省科技行业贷款余额153.31亿元,比年初增加25.16亿元,同比增长28.10%。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7.69亿元,同比增长11.28%。
六是加大绿色经济转型支持力度。6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5777.76亿元,同比增长28.08%,比年初增加701.31亿元,同比多增194.8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增长12.01%,节能环保产业贷款增长32.92%,生态环境产业贷款增长32.99%,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增长53.67%。
七是加大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力度。6月末,全省房产开发贷款余额1951.87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发贷款同比增长84.36%。1-6月,全省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608.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0.42亿元,月末余额同比增长0.87%。
第三个方面,制度性调查显示: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回落,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持续加强。
对全省141家银行机构和120户企业³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宏观上看,二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2.6%,较上季下降3.6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8.6个百分点;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2.9%,较上季下降2.5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7.1个百分点。微观上看,二季度,企业经营景气指数为46.6%,较上季上升1.2个百分点;企业盈利指数为47.5%,较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4个和0.4个百分点。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持续加强,二季度,银行总体贷款审批条件指数为53.6%,较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1个和4.9个百分点,信贷审批标准持续放松。银行贷款利率水平指数为31.9%,较上季下降0.4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0.8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降。
对400位居民开展的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居民就业感受指数为30.6%,与上季持平,较上年同期上升8.0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感受指数为47.3%,较上季下降3.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上升5.8个百分点。
1.广义政府存款包括财政性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
2.非公有制企业包括私人控股企业、港澳台控股企业、外商控股企业。
3.因年度样本调整,银行家和企业家样本数量较2022年有所增加。

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货币信贷处副处长
金艳昭
向上滑动阅览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我先介绍2023年上半年全省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情况。
一是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结构引导功能。贯彻落实降准政策,共计释放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长期资金约1亿元。继续加大再贷款、再贴现运用力度,支持扩大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农”等领域信贷投放。1-6月,全省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54.85亿元,其中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33.29亿元、支小再贷款21.56亿元。截至6月末,全省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277.81亿元,其中支农再贷款余额190.95亿元、支小再贷款余额86.86亿元。1-6月,全省累计办理再贴现283.62亿元,同比增加12.11亿元,支持金融机构运用票据产品助力企业加快资金周转。截至6月末,全省再贴现余额173亿元,其中涉农票据、小微企业票据、民营企业票据再贴现余额占比分别为32.72%、27.17%和48.4%。
二是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在支持普惠小微融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上半年,全省人民银行为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2.82亿元,撬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普惠小微贷款238.96亿元。自2022年1月1日政策实施以来,已累计向我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激励资金合计6.31亿元。为继续激励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人民银行总行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实施期限从今年6月末延长至2024年末。
关于2023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币业务运行情况。
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始终坚持贸易投资便利化导向,围绕“口岸经济”部署,切实提升跨境人民币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上半年,全省跨境人民币收付合计368.9亿元,同比增长6.1%,与东盟国家、“一带一路”国家、RCEP成员国人民币结算量分别为251.72亿元、255.06亿元、257.44亿元,占比分别为68.2%、69.1%和69.8%。从结构上看,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收付243.06亿元,同比增长43.67%,其中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216.17亿元,同比增长48.94%。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业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省优质企业数量由上年的221家增加至284家,上半年全省银行办理跨境人民币便利化业务19.53亿元,同比增长69.18%。组织开展跨境人民币“首办户”专项拓展行动,综合采取“清单制”政策辅导、“常态化”政策宣传等,让市场主体切身感受政策便利,主动参与到跨境人民币业务中来,上半年全省有1892家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其中“首办户”516家,数量占比27.27%。自2010年6月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以来,全省跨境人民币累计收付7567.1亿元,已同12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跨境人民币结算渠道,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44个。

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国际收支处副处长
杨磊
向上滑动阅览
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加剧,国际金融市场更加动荡脆弱,国内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在此背景下,云南省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总额和结售汇总额“两位数”下滑,外汇市场总体维持净流出态势。
第一个方面,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总额下滑。
上半年,全省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总额152.15亿美元,同比下降11.15%。其中,涉外收入64.24亿美元,涉外支出87.91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23.68亿美元。分项目看,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涉外收付款“双逆差”,逆差规模分别为20.88亿美元、2.8亿美元。
第二个方面,银行结售汇总额下滑。
上半年,全省银行结售汇总额74.67亿美元,同比下降21.31%。其中,结汇23.39亿美元,售汇51.28亿美元,银行结售汇逆差27.9亿美元。分项目看,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项下银行结售汇“双逆差”,逆差规模分别为11.5亿美元、16.39亿美元。
第三个方面,跨境资金流动基本稳定,外汇交易理性有序。
一是上半年加工贸易、口岸经济恢复增长,但受进出口订单恢复缓慢,金属矿砂进口“断崖式”下跌的拖累,全省货物贸易项下涉外收付款总额105.05亿美元,同比下降2.6%。二是在中老铁路运营、跨境旅游及留学回暖的共同影响下,全省服务贸易项下涉外收付款总额增长5.63%至6.7亿美元。三是央企返程投资、房企注资拉动全省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净流入2.43亿美元,同比增长31.44%。四是对外直接投资资本金净流出0.49亿美元,同比增长1.18倍,投资目的地集中于东南亚、非洲、中亚等地区,占比合计超九成。五是受美元债净偿还影响,外债项下维持去杠杆趋势,截至6月末,全省全口径外债余额为27.85亿美元,同比下降30.38%,总体风险可控。

李晋彪
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提问。请有问题的记者朋友举手示意。

新华社记者
今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总体呈现较快增长,请问贷款结构有何变化特征?

陈银
向上滑动阅览
今年以来,云南省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坚守实体经济,聚焦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产业强省建设。在此背景下,制造业等重点产业信贷需求明显上升,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稳步加大。6月末,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2.32%,高于全部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18.05个百分点。
结构看,一是上中下游企业均实现良好增势。6月末,上游原材料行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9.73%。其中,受新材料产业快速增长拉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66.06%,余额达273亿元。同时,中游装备制造业、下游消费品制造业分别增长64.16%、19.14%,均高于同期全部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二是半数以上州市贷款增速超过全省水平。6月末,16个州市中有9个州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高于全省水平,占比57%,9个州市贷款合计同比增长64.01%。三是国有大型银行贡献度高,法人机构支持力度加大。1-6月,全国性大型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20.31亿元,占全省增量的比重达62%,月末余额同比增长47.86%。同期,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增加65.21亿元,月末余额同比增长51.60%。
总体看,当前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有助拉动投资,促进经济的恢复增长。中长期看,有助加速传统工业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推动全省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记者
从2021年以来,云南省一直维持跨境资金净流出态势。请问,净流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杨磊
向上滑动阅览
从2021年开始,云南省外汇市场持续呈现跨境资金净流出态势,主要流出渠道是货物贸易和外债项下。总体可以归结为两方面原因。
首先,从货物贸易方面看,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拉动资源类产品进口表现强劲,是净流出加速的主要驱动因素。受全球宽松货币环境、供需失衡等因素影响,金属类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如,伦敦铜价自2020年4月以来一路飙涨,单价从4839美元/吨涨到最高10845美元/吨,2022年6月后受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影响,有所回落,但至今价格仍处于8500美元/吨左右的高位。云南省进口重点产品中,金属矿砂进口规模占比近三成。其中,铜、锡精矿和铁矿石产品进口付汇“量价齐升”,规模由2020年的32.8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55.1亿美元,是云南省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出增长的主因之一。
其次,从外债方面看,去杠杆态势促使净流出增加。在外部融资环境宽松及外债便利化政策的推动下,2019年,云南省外债净流入大幅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口径外债余额为39.7亿美元。之后受美联储激进加息、境外融资环境恶化、汇率波动风险等因素影响,从2020年开始转为净流出,截至6月末,全口径外债余额下降至27.9亿美元。
综合来看,我省的跨境资金净流出态势,主要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省内进出口经济结构导致的,总体风险可控。未来,随着美联储加息进入尾期、国内经济企稳向好,预计全省涉外经济将保持总体平稳,跨境资金净流出态势将有所放缓。

昆明日报记者
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科技创新企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度不断增长,同时,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请问金融在支持全省科技创新方面成效如何,下一步有哪些措施?

金艳昭
向上滑动阅览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省工作安排,昆明中心支行不断加强政策指导,组织金融机构加大对创新领域的支持力度。6月末,全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55.6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居各类行业贷款首位。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大使用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发放科技领域贷款提供流动性支持。据统计,全省申报使用科技创新再贷款超过30亿元,撬动科技创新领域贷款授信69.56亿元。并且鼓励金融机构根据科技型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服务效率。比如,楚雄州推出“创新指数贷”,根据企业创新能力增加企业授信水平,改变以往单纯根据企业可提供抵押物水平放贷的服务模式。2021年以来“创新指数贷”累计为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3亿元,通过科创评分增信2017万元。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下一步昆明中心支行将会同相关部门细化工作措施,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型企业。目前,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健全涵盖金融、科技、财政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发挥政策合力。构建常态化的融资对接机制,对科技型企业实施名单制管理,精准对接融资需求。
二是改进金融服务。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重智力”的特点,引导金融机构提高科技创新评价能力,丰富产业链融资、知识产权抵质押贷款等融资方式,加大信贷投入。特别是聚焦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加快形成“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周期、多元化的支持。
三是优化融资环境。推动完善融资担保、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政策,促进全省科技贷款损失风险补偿机制扩容提效,更好帮助科创企业改善融资资质、获得金融服务。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平衡好金融支持和风险防范,促进金融服务可持续,支持科技型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李晋彪
感谢各位发布人以及到场的媒体朋友们,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供稿:人民银行昆明中支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