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大豆产业科技攻关,4月19日,内蒙古科技厅面向全国发布新一期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榜单。此次发布榜单设大豆优异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1项,计划每年投入500万元,滚动支持3年,持续推进解决大豆全产业链关键技术难题。
据悉,此次榜单的攻关方向包括开展种质资源引进、精准鉴定及种质创新利用研究,构建动态种质基因库、拓展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培育高产、早熟等重点性状突出和综合性状优良的大豆新品种等大豆育种及栽培技术模式创新等七个方面的内容。按照项目预期目标,揭榜团队须在项目执行期内完成以下任务:
一是完成200份国内外优异种质资源的引进、鉴定与评价,创新3—5份新种源;二是解析1个优良品种(种质)的遗传基础,提出育种利用途径;三是构建早熟动态不育轮回群体种质基因库1个,含200份以上大豆种质;四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耐逆、宜机收等重点性状突出和综合性状优良的大豆新品种4—5个,其中极早熟品种1—2个,早熟品种1—2个,中早熟品种1—2个,高油品种1—2个,产量增产5%以上;五是研制杂交大豆高产制种技术1项,制种产量达到90公斤/亩以上;六是建立与品种相适应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1套;七是完成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2万亩以上,辐射面积50万亩以上。
粮食安全,种业先行,科技创新是种业发展的关键。内蒙古地处优质绿色大豆产业带,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优势产区集中。近年来,自治区把推动大豆产业发展作为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重点举措,推动大豆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恢复性增长,播种面积最高达1802.5万亩,居全国第二位。今年自治区将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扩种430万亩大豆,进一步挖掘大豆生产潜力。内蒙古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区大豆种业发展仍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从业企业不大不强、科企结合不紧密等突出问题,必须面向全国张榜招贤,邀请国内最有实力研发团队与区内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合力揭榜攻关解决产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难题。
记者:白莲编辑:张艳利
校对:杨文娟
声明: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