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十大金融新闻- 准格尔旗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
准格尔旗工信和科技局欢迎您访问本站!
同城头条  >  投融资服务  >  2016中国十大金融新闻
2016中国十大金融新闻
2023年07月03日 21:08   浏览:25   来源:准格尔工信和科技

2016中国十大金融新闻由《金融时报》评出

摘要
一、人民币正式纳入SDR货币篮子,助力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稳定

二、深港通正式启动,资本市场国际化再落一子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

四、绿色金融写入G20杭州峰会公报,中国经验领航全球

五、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全面升级,MPA护航金融体系稳健前行

六、新一轮债转股等银行业改革分项推进,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七、全面践行“保险业姓保”发展党和人民需要的保险事业

八、“两权”抵押贷款和投贷联动等试点启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

九、金融助推扶贫攻坚,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十、“票交所”和“中国信登”相继成立,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1人民币正式纳入SDR货币篮子
助力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稳定


2016年10月1日,纳入人民币的特别提款权(SDR)新货币篮子正式生效。新的SDR货币篮子包含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5种货币,权重分别为41.73%、30.93%、10.92%、8.33%和8.09%。

  人民币正式纳入SDR货币篮子后,一些国际金融组织、境外央行等境外央行类机构和金融机构增加境内人民币债券资产的配置,显示国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债券资产的需求进一步增强,持续带动长期资本流入,助力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人民币将在全球金融市场发挥重要稳定作用

点评: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 宗良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纳入SDR货币篮子,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人民币“入篮”将增强其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吸引力,扩大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需求,促进人民币汇率的长期企稳。人民币“入篮”预示着其将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并列成为国际主要货币,排名第三的权重也体现其相应的重要地位。

  人民币“入篮”开启了人民币成为全球储备资产的新纪元。人民币“入篮”标志着IMF及其成员国官方对人民币的认可。长期来看,政府和私人部门资产管理者都可能增加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近期,全球央行及金融机构纷纷增加境内人民币债券资产的配置,进一步提升了人民币资产在全球储备资产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在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元流动性趋于紧张的背景下,作为新兴国家货币代表,人民币有望成为全球流动性的重要补充,逐步增强其储备货币功能,对保持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入篮”后,人民币将有更多机会在国际金融市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离岸证券和衍生品交易工具,从而推动并增强人民币投融资和交易职能。

  人民币“入篮”将助力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稳定。人民币“入篮”提升了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并带动了国际公私型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据测算,市场预期全球央行及主权基金每年会增加1%的人民币资产配置,至2020年底,人民币资产占环球储备的比例有机会上升至5%。一方面,人民币主权级债券等高等级债券,凭借收益高、流动性好等优势,为全球投资者尤其是政府或货币当局提供了有吸引力的、无风险的人民币投资渠道,将深刻改变全球资产配置布局,进一步促进国际投资者直接运用人民币进行人民币资产配置,有利于减弱海外人民币汇兑外汇的需求;另一方面,人民币资产配置的日趋国际化也将促进国内资本流动趋于平衡,拉动外商投资的持续增长,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此外,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又将提高人民币在全球市场的可接受度和金融便利性,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短期来看,人民币对美元仍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更准确地说,是近期美元的相对升值所致。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对于一篮子货币仍将保持稳定。要从一个跨周期的视角来看待美元汇率的变动问题,既要看到升值阶段的涨,也要注意其贬值阶段的跌。美国的巨额债务以及可能的基础建设融资,决定了其无法承受持续升值的压力。

2深港通正式启动
资本市场国际化再落一子


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启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同时举行开通仪式。至此,沪深港三地证券市场成功实现互联互通,沪深港“共同市场”正式形成,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又迈出重要一步,同时也标志着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适时启动深港通”如约完成。深港通是由深股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两部分组成,是连接深港两地市场的桥梁,有利于推动A股加入MSCI国际指数。

▌深港通开启全面互联互通新时代

点评: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策略师 王汉锋

 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启动。深港通与原有的沪港通机制一起,打通连接境内A股与国际资本市场的通道,中国内地A股市场将通过香港向境外投资者开放,香港股票市场也对内地投资者开放,这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全面互联互通时代正式开启。

  这是中国资本市场逐步迈向开放的一大步。互联互通机制南北双向投资不再面临总额度限制,中国内地A股这个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将以自信和开放的姿态迎接海外投资者前来自由投资;香港股票市场也将迎来出海的内地投资者。这一步的完成,也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对外开放已经基本完成。

  这是中国资本市场迈向成熟的一大步。放眼全球,封闭的市场不可能是成熟的市场,开放的市场才有可能使自身逐步成熟。逐步开放,才能让我们认识差距、看清问题、不断完善。深港通等互联互通机制的启动,其本身是中国资本市场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向成熟市场演进。

  这是督促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深化改革、自我完善、与国际接轨的一步。市场开放既是进步的表现,也对传统监管框架和方式形成挑战。开放的市场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市场规则、监管理念和方式。市场开放必然伴随着对中国资本市场建设与发展中形成的法规体系和监管理念与方式的检验,其中完善的部分要继续巩固,不完善的部分要及时补充和修正。只有这样,中国资本市场才能真正地融入国际资本市场,成为与中国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在全球资本市场中起领导性作用的力量。

3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启动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


2016年3月2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是按照《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民政部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组建的全国性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

  4月份,国务院组织14个部委召开电视会议,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有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项整治,计划至2017年3月底前完成。

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按照“打击非法、保护合法,积极稳妥、有序化解,明确分工、强化协作,远近结合、边整边改”的工作原则,区别对待、分类施策,集中力量对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第三方支付、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领域广告等重点领域进行整治。

相关部委随后同时发布了包括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网络资管跨界金融、互联网金融广告、互联网保险在内的六个子方案。如银监会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印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为网贷行业规范发展提供了制度依据。同时,银监会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十四个部委联合印发了《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

▌中国互联网金融将会得到更好发展

点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教授 杨东

  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三大重大价值和意义:

首先,切实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创造了良币驱逐劣币的优质创新环境。通过排查,可发现犯罪分子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还有一部分犯罪分子利用监管空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排查,把市场上的一些“火情”、风险控制住了,以最小的成本和速度控制了风险,减少了投资者的损失。

其次,积累宝贵经验,创新监管机制。通过排查,各个省市的市场、平台、投资者各种好的、坏的情况集中到了中央监管部门,使其掌握了当前互联网金融非常详细、立体的情况,掌握了大量案例和数据,有助于下一步在互联网金融协会协助下,形成基于大数据的有效风险监控系统。

最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切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金融能够改造金融,使其回归普惠金融的本质,为“双创”提供金融支撑。创客和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得到传统金融的优质服务。互联网金融本质上具有普惠性,能够为创客和中小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资金支持,为“双创”打下金融的制度基础。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成立也具有重大意义,其加强了行业自律监督,有助于整个市场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可持续发展,对进一步厘清监管思路、推进完善法律法规、促进行业有序发展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自律组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市场对经济的调节存在固有缺陷,这些缺陷需要由政府来填补,而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在政府的缺陷之处要放开手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加以补足。但政府和市场之间仍存在着空隙,这就需要市场主体通过自律加以弥补,成立自律组织是发挥市场主体自律作用的重要手段。

随着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的完成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自律监督职能的进一步完善,中国互联网金融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充分实现其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作用。

4绿色金融写入G20杭州峰会公报
中国经验领航全球


G20杭州峰会公报和《杭州行动计划》写入关于支持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共识:“我们认识到,为支持在环境可持续前提下的全球发展,有必要扩大绿色投融资。”《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提出了7项可选措施,以提升金融体系动员私人部门开展绿色投资的能力。 

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共同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成为全球第一个最为系统的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框架。与此同时,我国在绿色金融产品、工具、方法等领域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12月21日,农发行发行的首单绿色金融债券,则成为迄今为止境内债券市场通过公开招标发行的最大规模绿色金融债券。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我国在境内和境外发行的绿色债券已经达到2200亿元人民币,占到全球同期绿色债券发行量的42%,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2016年,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里程碑

点评: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 王遥  

2016年,我国整体经济形势继续面临着“三期叠加”压力,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意志,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和发挥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用的重要举措,绿色金融在2016年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是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从全球层面来看,在中国的推动下,绿色金融被列入G20杭州峰会议题,并写入G20公报。此次,《金融时报》将相关新闻列入年度十大金融新闻当中,我认为恰如其分。与此同时,总结2016年的绿色金融发展,我们发现几个重要的方向,可供借鉴。


  • 一是“自上而下”推动,构建政策体系,奠定发展基础。2016年8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共同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自此,我国成为全球拥有最为完整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国家。在《指导意见》中,绿色金融的定义被进一步厘清,并对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和创新作出了进一步明确和指引。作为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其出台有力引导和支撑了相关领域的快速有效发展。



  • 二是“自下而上”实践,凝聚发展合力,实现理念落地。在“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政策指引下,我国 “自下而上”的实践将绿色金融从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仅从绿色债券领域来看,截至11月末,我国在境内和境外发行的绿色债券已经达到220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与此同时,对于绿色金融的研究、创新和转化也在稳步推进。2017年,持续推动基层实践主体主动变革,凝聚政、研、学、产、投、融、媒等力量,合理有效地融入基层绿色金融的实践中,将成为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



  • 三是“由内而外”发力,集纳国际关注,引领全球治理。2016年,在中国的倡议下,绿色金融第一次进入G20议程。在G20领导人杭州峰会的公报中,各国领导人一致强调,为支持在环境可持续前提下的全球发展,有必要扩大绿色投融资。“由内而外”发力,是中国获得全球绿色金融治理领导力的关键。2017年,我国如何继续通过自身实践,保持发展绿色金融势头,巩固和提升全球绿色金融治理的领导力,将为全球所检视。



凝心聚力,久久为功。2016年,中国绿色金融经过多年积累,通过多方合力,从多个方向和角度实现了长足的进展。2017年,进一步发展的中国绿色金融事业,将为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型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5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全面升级
MPA护航金融体系稳健前行


为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更加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并适应资产多元化的趋势,人民银行从2016年起将已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简称MPA)。

MPA体系重点考虑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七大方面,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是评估体系的核心。MPA体系从以往的关注狭义贷款转向广义信贷,将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等纳入其中,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减少各类腾挪资产、规避信贷调控的做法。MPA体系更加灵活、有弹性,按每季度的数据进行事后评估,同时按月进行事中事后监测和引导,在操作上更多地发挥了金融机构自身和自律机制的自我约束作用。

▌MPA筑起一道风险防火墙

点评: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

  近年来,银行业综合化经营持续发展,资产业务创新不断拓展。与此同时,国内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和非银金融机构蓬勃发展,机构类型和业务形式都更加多样化。伴随着金融领域深入应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银行业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通过资金业务建立起来的风险链相互交织。由于金融风险传染性、外部性和脆弱性的存在,这张复杂关联的金融网中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要远远大于以往。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体系则是应对现代金融风险的对症药方,而MPA则是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体系的重要构成。MPA的推出针对金融体系蕴含的风险隐患,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虽然MPA监管对象仅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但其评估体系针对广义信贷的监测和评估,较过去围绕狭义信贷的监测方法有了跨越式进步,覆盖了商业银行更广泛的资产运用类型,有助于防范多种业务类型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MPA将银行表外业务纳入广义信贷进行评估,将有助于遏制部分银行在表内资产增速受限的情况下过度利用资管、托管、委外等表外业务获取利润的行为,而风险往往可能就隐藏于银行表外与非银机构之间的通道领域。MPA有助于降低银行与非银主体之间的风险传染概率,是规避“大而不倒”思想在我国监管实践中的具体体现。MPA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对银行业机构扩张速度有一定管理要求,但并不意味着会限制银行业机构的有序发展。

  MPA是一套具有良好弹性和柔性的评估体系,广义信贷增速管理也并未限制银行资产配置的多样性。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满足资本约束的前提下,在广义信贷内部细项资产类别上进行配置和调整,以争取效益最大化。

  MPA也是可扩展的评估体系。为适应金融业态的更加复杂多变和金融创新的更加多样化态势,MPA的优化完善存在较大空间,未来MPA框架内增加新指标和淘汰过时指标的可能性很大。一个不断完善和演进的审慎评估框架将为我国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提供一道防火墙。

6新一轮债转股等银行业改革分项推进
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年初,国务院批准6家商业银行500亿元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额度,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招行6家银行成为首批试点机构。5月26日,随着中行、招行首单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市场簿记发行,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时隔近10个年头之后重新开闸。

 4月,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相关业务,进一步盘活信贷存量、加快资金周转。随后,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规定相应规则,银行业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试点正式启动。

10月10日,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及配套的《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新一轮债转股正式拉开大幕。本次债转股坚持扶优原则,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企业转股的债权、转股的价格、实施机构由市场主体自主协商确定。

10月,建行与武钢集团、云锡集团相继达成债转股协议,标志着降低企业财务成本的债转股工作正式落地。

据统计,10月至12月两个月内,由工、农、中、建、交五大行领航,银行业金融机构已有10余单债转股项目落地,总计规模超过1400亿元。从11月下旬开始,五大行均拟出资成立首批银行债转股公司,部分股份制银行也在积极筹备专司债转股的实施机构,以加速债转股业务的开展。

▌切实降低企业杠杆率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点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田勇

  近年来,我国非金融部门企业债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企业债务负担过重的弊病愈发凸显,特别是石油石化、煤炭、化工、钢铁等资本密集型重化工行业的杠杆率上升趋势较为明显,降杠杆压力较大。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运行步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不断下行,但是贷款利率还停留在近年来比较高的位置。因此,陷入经营困难的企业数目不断增多,债务违约风险上升,商业银行贷款质量有所下降,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占比同比均有所增长,不良贷款的快速增加导致银行不良处置压力大增。与此同时,国内债券、信托等直接融资工具违约事件也时有发生,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在这一背景下,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以及《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市场化债转股方式积极稳妥地降低企业杠杆率,对于银行和企业而言均为利好:企业可以借由本轮债转股减轻财务负担、降低经营压力,银行可以借此化解潜在不良贷款,丰富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甚至可能直接持有股权。

  本轮债转股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其并非只盯着不良贷款,而是将目光转向关注类贷款乃至正常类贷款,因此缓解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可能并非本轮债转股的主要目的。本轮债转股是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来推进不良贷款的处置,具体而言,是转股对象企业市场化选择、转股资产市场化定价、资金市场化筹集、股权市场化管理和退出,并要依法依规规范有序开展。政府遵循“三不”原则,即不兜底、不强制、不免责,表现出本轮债转股的目的并非托底经济增长这一单一目标,而是服务于更长远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结构性转换,鼓励商业银行面向发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扶持短期有困难但长期有盈利能力、事关国家命脉的行业和企业,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的进行,让落后产能和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出清,让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得以摆脱眼前的经营困境。去年12月份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将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而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本轮债转股中,银行将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对企业所在行业的前景及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进行判断,选择有能力、有前景的企业,向其施以援手,减轻其债务负担,切实助力企业降低杠杆率。本轮债转股将以这种途径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长久来看,更有利于我国经济和金融环境健康良好地发展。

7全面践行“保险业姓保”
发展党和人民需要的保险事业


2016年,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全面落实“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要求,正确把握保险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筑牢从严监管和防范风险的防线,使保险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去年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1至11月,全国实现保费收入28864.87亿元,同比增长28.88%;总资产达到149608.60亿元,较年初增长21.04%;保险法人机构达到211家,从业人员达到740万人。

与此同时,我国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成效显著。1至11月,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9450.02亿元,同比增长22.37%;截至11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31189.16亿元,较年初增长17.35%,有力地支持了资本市场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扶贫攻坚战略,保险业着力打造以大病保险、农业保险、小额保险等为主的保险扶贫保障体系,以小贷险、学贷险、农险保单质押贷款等为主的保险扶贫增信体系,以产业扶贫投资基金等为主的保险扶贫投资体系,全方位助力扶贫攻坚。

▌保险业要坚持风险保障原则

点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主任 郑伟

  “保险业姓保”,强调的是保险与金融的不同。从理论上看,保险是金融,但又不是纯粹的金融。虽然保险(特别是寿险)往往既包含保障又包含投资,与金融密不可分,但保险与金融二者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金融强调资源的“跨期配置”,强调“资金融通”;而保险强调资源的“跨状态配置”,强调“风险保障”。

  在现实中,某些保险产品,典型如万能险,如果被利用,就不再是“当初的模样”,而是被异化为披着万能险外衣的中短期理财产品。如果个别保险公司的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将保险公司当做一个融资平台,需要多少钱,就发多少万能险,然后用融到的资金到资本市场兴风作浪,并由此规避本应存在的相关监管规则,那么,保险公司就不但不能扮演我们所期望的“长期机构投资者”的角色,而且还可能因为资产负债不匹配、现金流不足等问题,带来严重的金融风险隐患。

  “保监会姓监”,强调的是应当厘清“监管”与“发展”的关系,保险监管机构的角色应当是“裁判员”而不是“教练员”。其实,金融业的三大监管机构何尝不都是如此?同保监会姓监一样,银监会也姓监,证监会也姓监。如果三大金融监管机构错把自己当做“教练员”,就会有行业“私心”,就会考虑“我的地盘”,就会“护短”;如果摆正位置,把自己当做“裁判员”,就能更好地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度,做好相关金融监管工作,就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8“两权”抵押贷款和投贷联动等试点启动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


2016年3月,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两个办法”从贷款对象、贷款管理、风险补偿、配套支持措施、试点监测评估等多方面,对金融机构、试点地区和相关部门推进落实“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明确了政策要求。截至9月末,全国试点地区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41亿元,同比增长28.6%;全国试点地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28亿元,同比增长2.3%。

4月,银监会与科技部、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 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在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部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投贷联动第一批试点。

  8月8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等。这使得金融科技产业正式成为国家政策引导方向。规划中提出要深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多元化和差异性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参与产学研合作创新。

  9月,银监会印发《关于做好银行业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维护经济金融秩序,规范和做好债权人委员会相关工作,指导企业金融债务重组,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困难企业扭亏、转型、发展、脱困的合力,帮扶困难企业走出困境。

▌在关键和薄弱环节试点突破 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点评: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 曾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通过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于传统经济疲软而产生的下行压力。然而,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外部环境仍待进一步改善,新兴产业尚未成型,经济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并以此探索金融业在新常态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非一味的脱实向虚),成为当下金融改革和金融业转型的重要内容。

 从目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看,加大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突破点主要在两个方面。


  • 一是探索发展农村土地金融。由于我国存在城乡二元制度障碍,长期以来农村土地要素和资本要素结合并不紧密,土地资产和资本属性被严重抑制,发展农村土地金融既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金融深化的重要环节,对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然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农村土地金融在我国法律和政策层面并没有被完全认同。虽然在实践中的探索早已异彩纷呈,但由于相关理论认识和制度设计方面的不足,自主发展中蕴藏着很多风险,严重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 《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的通过,为推动农村土地金融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制度性基础。将有利于盘活农村存量资产,缓解农村抵押物不足难题,有利于增加“三农”融资以及提高农村土地资源使用效率。同时,也为金融业打开了一个新的增长空间。



  • 二是创新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全国中小企业在各类企业总数中占比达到94.15%,吸纳了1.5亿人就业人口,由此不难看出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从转型升级的视角看,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对推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难有客观上的必然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传统银行贷款机制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成本偏高、收益偏低,削弱了银行为中小企业的放贷意愿。通过投贷联动试点,银行可以用可能的股权收益来弥补向科创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风险,不仅可以加大对科创企业的资金支持,降低其债务成本,同时也有助于优化银行的收入结构,加快银行业的转型。

9金融助推扶贫攻坚
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2016年3月21日,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从准确把握总体要求、精准对接多元化融资需求、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主体作用、完善精准扶贫保障措施和工作机制6个方面,提出了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22条细化落实措施,对深入推进新形势下金融扶贫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

3月25日,人民银行决定设立扶贫再贷款,专项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4月15日,银监会联合国务院扶贫办召开全国银行业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推进会。

4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8月,银监会同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设立三农金融事业部。

▌形成金融精准扶贫合力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点评: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 杜晓山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一年来,又有1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同志们辛苦了,我向同志们致敬。”这是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对扶贫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一个国家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扶贫脱困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和重点,要想打赢这场攻坚战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政府投入无法满足扶贫开发的需要,必须使用金融手段投入更多资金。2016年,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彰显了金融精准扶贫的力量。

为了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目标,2016年3月,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从准确把握总体要求、精准对接多元化融资需求、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主体作用、完善精准扶贫保障措施和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细化落实措施,对深入推进新形势下金融扶贫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部署。

  与以往存在的“大水漫灌”的资金扶贫相比,此次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强调采取“精准灌溉”的模式。其一大亮点就是设立扶贫再贷款,以完善精准扶贫金融支持保障措施。扶贫再贷款利率在正常支农再贷款利率基础上下调1个百分点,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切实降低贫困地区涉农贷款利率水平,适当提高贫困地区不良贷款容忍度。

  央行通过扶贫再贷款的方式给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可以解决专项贷款外流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的全国性和地方性金融机构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其中就包括资金外流。如何保证贫困地区的储蓄存款留在贫困地区、用在贫困地区,目前还没有完整的解决方案。但是,扶贫再贷款的设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

  此外,《意见》提出,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对接扶贫部门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基本生产、生活信息和金融服务需求信息,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实行“一户一档”,以此找准切入点,了解农民的需求,在特色种植、旅游业、教育、搬迁、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让金融扶贫发挥作用。实行建档立卡,提高了政府各个部门之间信息的沟通协调和整合,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而且可以对金融机构进行有效考核,防止道德风险。

4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这两家银行建立扶贫金融事业部也是为了推进贫困地区的重大项目(如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经济社会项目),起到统筹安排整个贫困地区金融工作的作用。同时,政策性银行还有“批发性”资金支持功能。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吸储能力比较差,当其因资金短缺而无力支持贫困户时,可以“批发”低利率的资金给这些小型金融机构,由这些终端金融机构“零售”,直接精准到户。而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的成立,也将进一步利用邮储银行的网点优势,疏通金融扶贫的“血脉”,从而提升精准扶贫政策效果。

从国家的战略高度来讲,金融扶贫地位特殊,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扶贫工作任务重、难度大,仍需要各方面统筹兼顾、相互配合。2016年我国金融扶贫工作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2017年工作现已开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金融还应继续努力,坚决防止金融扶贫工作中的“数字扶贫”现象,真正有效地助力精准扶贫。

10“票交所”和“中国信登”相继成立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人民银行加强票据市场顶层设计,建设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2016年12月8日,上海票据交易所正式开业,这将有利于增强市场透明度、提高市场效率、防范票据市场风险,也将在完善中央银行金融调控、改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2月26日,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登”)正式宣布成立。历经3年时间,信托产品登记这一基础设施建设终于落地,标志着孕育多年的信托登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2013年信托业年会上,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明确提出,信托产品登记信息系统是金融市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此后全国性的统一信托登记被正式提出,并开始了逐步探索。

2016年1月,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2016年将深入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设立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信托产品统一登记制度。”

11月16日,中国信登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会举行,参会股东就第一届董事会和监事会人员构成进行审议。

  上海票据交易所和中国信登的相继成立,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票据史的里程碑事件

点评1:上海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肖小和

2016年12月8日,在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央行的积极牵头组织下,上海票据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票据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其成立不仅将在增强市场透明度、提高市场效率、防范市场风险、完善央行货币政策、防范系统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货币市场乃至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尝试,将对中国金融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第一,票交所有助于进一步繁荣票据市场,形成以法人为主要参与主体的集约化市场组织形式,建立高度集中化和统一化的市场形态。



  • 第二,票交所有助于提升票据市场的风险管理水平,通过承兑和直贴登记、纸质票据托管等功能,实现票据的电子化流转,最大限度地降低纸质票据真伪、运输和保管等风险。



  • 第三,票交所有助于票据价格的深度挖掘,在科技金融、大数据和区块链的主导时代,利用数据资源优势形成多方位的价格体系,为探索利率市场化、利率走廊等打好基础。



  • 第四,票交所有助于促进商业信用发展,通过对开票企业信用状况的评级、评估和评价,推动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并成为经济转型期间重要的融资工具。



  • 第五,票交所有助于传导国家货币政策,通过再贴现的场内交易直接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引导资金流向,通过丰富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和平台载体来优化商业银行资源配置,进而服务经济转型发展。



  • 第六,票交所有助于推动票据市场体系建设,将票据业务各个环节衔接成为统一有机的整体,引导商业银行集中化、专业化经营票据业务,促进商业银行转型发展。



  • 第七,票交所有助于推动票据产品创新,可将信用证、保理、大额存单等挂牌交易并逐步扩展为货币市场交易所,还可通过建立平准基金制度,在票据市场供求出现特殊情况时进行调节。



上海票据交易所和中国信登的相继成立,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信托业转型发展步入新阶段

点评2:中国信托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蔡概还

2016年12月26日,中国信登在2016年中国信托业年会期间正式揭牌。中国信登是经国务院同意、由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提供信托业基础等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设在上海的全国唯一的信托登记公司,注册资本30亿元。

中国信登的成立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关精神,中国信登的成立是落实上述精神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完善金融产品登记制度,提高信托业市场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保障信托各方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信托业在服务社会、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信登的成立是信托行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近年来,我国信托业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监督管理不断加强,行业发展日益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服务实体经济、满足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推动信托业的可持续发展,信托登记、发行及交易流转等信托配套制度亟待建立健全,设立中国信登就是逐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国信登的成立表明信托产品登记及信托受益权登记制度及平台建设成果正式落地,意味着我国信托业转型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也标志着信托业发展“一体三翼”战略构想正式成形。2005年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成立,加强和促进了行业自律;2014年,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运作,为我国信托业逐步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风险防线;中国信登的成立作为“第三翼”,有利于完善信托登记制度,促进信托业积极回归“本源”业务,也有利于提高信托产品流动性,为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转载 中国金融新闻网)



祝您 2017 丁酉鸡年愉快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加关注

推荐政策
电话:0477-4211972
邮箱:463597436@qq.com
办公地址:大路煤化工基地建业大厦七号楼6楼
办公时间:9:00-12:00,14:30-17:30
备案号:蒙ICP备19003911号-3